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万州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日期:2025-02-18 09:59

无人机精准施药防虫害。

美丽乡村风光。

智能分选柑橘鲜果。

养殖基地。

记者 应凤林 文/图

行走在初春的万州大地,田间村头,树树皆春色,山山唯落晖;温室大棚内,生机勃勃的果蔬绿意盎然;古村落旁,河水潺潺、炊烟袅袅,悠然的田园风光吸引着各地游客……

在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过程中,万州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聚焦“三扩三提三优”,以建成川渝东北现代农业高地、全市首批农业强县为目标,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A

乡村增色 风景变“钱景”

大周镇铺垭村地处万州区东北部,位于长江北岸,以往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靠捕鱼为生。随着渔民退捕上岸、外出务工,人来人往的铺垭村渐渐萧瑟,不少农房也闲置废弃。

早在2021年,铺垭村村民就考虑过依托滨水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临水而建的滨江步道,一步一景满是绿,吸引了不少游客自发前来“打卡”。

“游客多了,可铺垭村仅有几家不成规模的农家乐,接待能力有限,也没有像样的文旅项目,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又失望而归。”铺垭村党支部书记赖登华坦言。

为了抓住机遇发展乡村文旅产业,赖登华及铺垭村村干部与村民达成共识,主动联系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一同打造滨江特色民宿群。

说干就干,从2021年开始,铺垭村以四组、五组临主公路一带为试点,发起“农家小院花园化”等活动,并通过定期开展环境评比等方式,带领村民改善人居环境。

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这些年乡村变美,人流量翻番。”赖登华说,看到家乡的变化,部分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决定返乡创办民宿。

返乡创业的村民多了,铺垭村开始带着村民按照统一风格修缮改造民房,以“魅力滨江 老街印象”为主题,结合滨江特色,打造特色民宿群。

“回家开民宿既可以照顾亲人,还能在家门口赚钱。”冉光莲是返乡开办民宿的村民之一,她将民宿取名为“橘颂”。站在4层高的白色楼房上,长江风光一览无余。每到节假日,她的民宿就需要游客提前预约。

除了冉光莲,铺垭村还引回了3名外出务工村民,他们返乡利用自家闲置房屋进行修缮整治,打造了老街印象、冉坊、小岛渔家等乡村民宿。

如今,滨江生态长廊、观江广场等景点都成了网红打卡地,铺垭村也被评为第二批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

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使村庄变景区、风景变“钱景”,村民们过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富的幸福生活。

去年,我区实施百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强村”工程,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创建率达到35%。打造的乡村旅游数字地图,推介市级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四季精品景点线路6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1248万人次,综合收入57.75亿元。

“今年我们将以滨江红桔乡村旅游线衔接‘大三峡’,以城郊茶摊乡村旅游线延展‘大平湖’,以甘宁农业科普乡村旅游线串联‘大瀑布’,以高山避暑乡村旅游线引流‘大乡村’,连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B

农业增智 装上“数字引擎”

位于万州区甘宁镇的同鑫现代农业园内,一座由钢结构和玻璃建成的数字番茄工厂里,一排排轨道式栽培的番茄苗“落户”在纸包的基质内,藤蔓被牵引在吊绳上,整齐划一,在3000多平方米的温室里显得非常壮观。

“我们这个番茄,一年只种一次,每年可以结40多轮果,番茄亩产可以达到两万公斤。”万州区同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卢静告诉记者。

相比传统种植方式,这里的番茄从育苗到结果,全周期都实现了数字化,整个农业生产通过一台手机“搞定”,自动喷水、按需补充光照和肥料,数字设备还能全程记录农作物的成长收获过程,消费者点击手机App,即可全程溯源。

近年来,万州坚持育品种、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品牌、拓市场,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示范推广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自动卷帘、物联网等新技术,让传统农业装上“数字引擎”。

仅去年,全区新建大棚、水肥一体化(液态肥)等现代农业设施8225亩、果园轨道采运系统8.5万米、设施渔业基地1500平方米,开展社会化服务62万亩次。

在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用领先的数字技术建立“数智大脑”,形成生猪、柑橘产业“一张图”。通过这张图,可实现生态养猪场、果园管理的可视化,能实时看到生态养猪场、果园内的画面,还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提前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

建成数字柑橘万州分中心,内容包括数字柑橘平台、数字柑橘应用系统、柑橘全产业感知平台系统、柑橘运营管理系统、田间气象监测设备、苗情监测设备等。利用数字技术对柑橘产业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已覆盖全区百余个精品果园。


C

品牌增益 做好“土特产”文章

“这是网页上的照片,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万州红桔。”近日,万州古红桔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程运江第一个登台发言就给出建议,“为万州红桔拍一套高清艺术照!”

万州是我国4000年古红桔优质种质资源库,现有红桔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15万吨,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红桔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红桔产量的50%左右,是国内唯一集中连片的红桔产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万州还有5000余株百年以上红桔古树,树龄最长的达120年,单株产量500公斤左右。

现在,“万州红桔栽培系统”被认定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州红桔因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被誉为“沿江农民的摇钱树、百里长江守护神、库区柑橘活化石、世界红桔基因库”。

当天,来自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共探古红桔产业“密码”,为万州古红桔高质量发展集智聚力、建言献策。

聚力唱响万州古红桔品牌,万州正沿着这一目标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多重价值,丰富系列产品,重塑销售体系,打造全市最具辨识度的万州“土特产”。

品牌是市场的“敲门砖”,也是走向全国的“通行证”。近年来,万州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以监管立品质,以营销塑品牌,以文化彰特色,全面打造万州农品“硬招牌”。截至目前,万州已创新举办七届三峡柑橘产销对接会。开业济宁·万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源味三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电商平台上线运行。多家茶企在重庆市第十五届“三峡杯”名优茶评选活动中荣获2金2银1创新的荣誉。万州古红桔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累计创建市级以上农业品牌239个。

万州,乡村不只是安居的家园,更是乐业的天地。各类新业态正引领着美丽乡村,向着产业兴旺、绿色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