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火力全开 全力冲刺 争先进位

发布日期:2025-02-11 10:38

高峡平湖,美丽万州。记者 冉孟军 摄

2月10日,区委召开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5年第一次季度例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委宣传部、区水利局、恒合土家族乡、五桥街道负责人等作现场交流发言。以下为部分发言摘登。


1

争先创优促发展 凝心聚力惠民生

奋力交出经济民生高分报表

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吴双

区发展改革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推动经济、民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加强统筹调度,找准工作“发力点”。一是聚焦“四个关键”纵深推进。按照“确定目标——长短分析——针对施策——监测调度”思路做细工作颗粒度。二是做好“三个第一”多跨协调。第一时间掌握报表更新动态,第一时间吃准吃透考评要求,第一时间取得市级支持。三是建立“一个闭环”评估改进机制。对照前期制定的工作方案开展季末工作评价,逐项评估工作实绩,分析找准问题症结,迭代优化工作举措,努力提升工作成效。

二、聚焦核心重点,激活报表“增长点”。一是强政策促增长。构建“1321”服务业工作体系,迭代服务业产业政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居全市第3、排位创14年来新高。二是抓项目扩投资。建立“一池一单两库”储备机制,实现“政策即到即报”,争取到位上级资金创历史新高。三是挖潜力促增收。聚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要求,细化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坚持分类推进、合力共促,全面推进强产业、促就业等关键举措落地见效。

三、坚持改革增效,强化进位“支撑点”。一是优服务。建立健全常态化调度、督查督办、考核评价等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二是增福祉。2024年全区21件重点民生实事圆满收官。三是防风险。建立完善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工作体系。


2

优存量 攻增量 促变量

提质增效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经济信息委党委书记、主任 魏卡

区经济信息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锚定全区“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全力优存量、攻增量、促变量,奋力推动工业经济稳进增效、量质齐升。

一、优存量,切实提升产业规模和企业品质。一是做大产业集群。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先进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3大主导产业和医药化工、新型能源2大特色产业。二是做优企业矩阵。大力实施“213”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和“亩均论英雄”改革。三是做好技改赋能。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深入开展技改扫街专项行动。

二、攻增量,持续夯实工业底盘和发展后劲。一是精准指导升规入统。全力推动规下工业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提质”。二是培优育强中小企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通知》,提速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三是精准发力招大引强。不断完善产业图谱,优化调整机会清单,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不断延长强链、打通断链、补足短链。

三、促变量,不断激发科技活力和改革动力。一是提升产业“含新量”。加快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新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二是增强产业“含智量”。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培育市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7个。三是提高产业“含绿量”。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市级绿色工厂9家。


3

凝心聚力 争先进位

奋力交出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高分报表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秀生

区委宣传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文化铸魂、兴业塑城行动,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深化细化、迭代升级。

一、注重机制化,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强化系统观念,健全完善与各地各部门多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大文化”“大宣传”工作格局。在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上,建立与央媒、市媒常态沟通机制,联动各地各部门精准策划选题,及时高效推送高质量稿件,原创新闻作品或推荐线索被央媒、市媒转发和深度采访报道情况持续向好。在推动“三情”联动闭环处置上,坚持“预防为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二、注重品牌化,增加工作辨识度显示度。深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潜能,让长项指标优中更优,提炼总结形成一批具有重庆影响力、万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打造特色工作品牌,争取更多加分项。在深化理论武装上,迭代打造“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品牌,“黄葛树之声”入选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上,打造“好人在身边”寻讲评活动品牌。

三、注重项目化,增强工作牵引力支撑力。在抓好文艺精品创作上,项目化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研究制定重点文艺作品创作项目计划表,集中优势资源联合打造文艺精品,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一批“万州造”文艺精品立上舞台,230件作品获国家级市级展览展演和文化文艺奖项。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上,把文旅产业增加值提档进位作为重要项目来抓,加强升规培育指导做大增量。


4

做深项目谋划 强化资金争取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区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绍斌

2024年,区水利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全年累计争取到位各类水利资金同比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水利争资投资再创新高。

一、重谋划,项目前期推进实。将项目谋划储备作为对接政策、争取资金的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重点围绕万州水网规划建设、农村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等方面,提前做好策划论证、项目包装等前期工作,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

二、勤对接,项目资金落地快。严格落实“领导带头、科室负责、全局参与、人人有责”的“月汇报、季对接”工作机制。2025年,资金到位后,及早会商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等部门,及时报请区政府领导研究审定后下达资金计划,确保项目第一时间推动实施。同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严把资金拨付关口。

三、抓建设,项目实施质效优。聚集项目实施质效,逐一列出清单,挂图作战、精准施策、闭环管理,确保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切实扩大有效投资。2024年,我区22个三峡后续项目、86个对口支援项目、83个移民后扶项目高效推进。


5

做实“四增”文章

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恒合土家族乡党委书记 张正国

2024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1%,并列全区第一;限上批零销售增长111.2%,限上住餐营收增长41.7%;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14.76万元,增速21.5%。

一、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促增产。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定耕地保护前端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非粮化”、防止“非农化”。二是坚持粮油稳面提产。围绕“良田”“良种”“良机”下功夫。三是优化农产品结构。新建高山生态蔬菜大棚200亩,新发展金花葵、薄荷等中药材300亩。

二、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促增质。一是完善设施配套。大力实施改大、改土、改水、改路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二是推广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广机栽机收、无人机施肥施药,稻油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5000亩。三是激活人才引擎。统筹用好市教委帮扶资源。

三、深度融合规模发展促增效。一是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深挖土家族农耕文化和特色产业潜力,打造“稻田+民宿+体育+研学”的田园休闲乡村旅游。二是用情服务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4家,家庭农场15家,种养殖大户14家。三是用心做靓品牌推广。提档升级中药材、腌腊制品厂,全流程自动化粮油加工厂顺利投产。

四、优化强村富民机制促增收。一是用好消费帮扶。整合市教育帮扶集团资源优势,发展校企、校村订单农业。二是盘活集体资产。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体”模式,实现村集体收益分红356万元。三是创新增收模式。各产业基地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务工人均增收5000元。


6

服务壮大民营企业

争做经济发展排头兵

五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毅

五桥街道围绕“十大行动”,做好“三扩三提三优”,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2024年,街道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增速22.7%。

一、筑实“一条主线”,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形成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市场监管、税务等专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实现企业“有呼必应”、高效精准服务。全年召开服务企业专题会4次,开展走访服务200余次,协助企业完成融资贷款7700余万元,落实惠企资金459.6万元。

二、筑稳“两大支撑”,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持续壮大工业产业。搭建工业技改供需对接平台,坚持科创赋能,深入开展“技改扩能”行动,加快推进企业“智改数转”。二是持续壮大服务产业。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扩大规模、培育新业态,做强做大服务产业。

三、筑优“三大融合”,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一是做好产教融合。扎实推动辖区企业与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做优产城融合。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不断激发群众消费活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三是做实城乡融合。统筹做好城乡规划、龙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着力推进以教促产、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五宜”街道,为万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汪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