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流量”变“留量” 绽放一路繁花

发布日期:2025-02-06 10:01


天生城文旅街区。

小桔灯景区。

2024年,万州围绕“文化求均衡、旅游求突破、体育求提升”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份较为满意的成绩单。


亮数据

2024年,万州全年接待游客2916.2万人次、同比增长22.28%,实现游客花费169.5亿元、同比增长21.09%,过夜游客287.95万人次,居渝东北第一。


2024

这一年,万州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在文旅产业提档升位方面,迭代优化文化产业企业服务机制,新升规企业5家。谭木匠、三峡绣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项目建设方面,三峡之眼冰雪天地游乐园已完工并对外开放、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已完工投用。

在招商引资方面,成功召开文旅招商推介大会,推出17个重点文旅项目。签约溪口低空文旅产业园、三峡之眼冰雪天地游乐园等3个项目,完成正式合同额2.8亿元。


这一年,万州深化文旅体融合发展机制。

走进天生城文旅街区,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浓郁飘香的美食,交织在烤鱼街灯火璀璨的夜空中,弥漫着热闹喜庆的氛围。

在街区的各个角落,传统游戏区同样热闹非凡。抛绣球、蹴鞠、玩投壶……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民间游戏,在春节期间重新焕发生机。大人小孩齐上阵,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乐趣,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天生城文旅街区热闹的场景也仅是万州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这一年,万州突出“文旅+”发展机制。

这一年,高质量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海内外传播总量超5.3亿人次。半山茶摊、桥下音乐会等文旅新场景出圈,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夜赏文艺、夜品美食成为万州citywalk新选择。完成天生城文旅街区智慧化项目建设,推动天生城文旅街区获评“渝味360碗”美食街区,开街以来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


这一年,万州完善三峡移民红色基因创新性发展机制。

夯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征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移民类等藏品1735件(套),三峡移民红色基因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扎实推进文物四普,完成不可移动文物野外调查1263处,其中新发现文物93处。

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以文物说》入围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探密盐井沟系列教育项目》获重庆2023年度文博研学实践优秀教育案例。“凝心聚力 移路前行”思政研学品牌从“活”起来走向“火”起来,开展思政研学、社教活动98场次,近6万大中小学生参与。


2025

这样干

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将锚定“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支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目的地”目标,聚焦“大三峡、大平湖、大瀑布、大乡村”和7个关键词重点,推动文化求均衡、旅游求突破、体育求提升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具体而言就是以下几个方面:突出产品供给“四大”聚焦。聚焦“四大”重点发力,凝心聚力做优文旅产品供给。

聚焦“大三峡”。推动鞍子坝客运港提质改造。落实落地“百万游客打卡万州游三峡”游轮和旅行社组客入万。

聚焦“大平湖”。补齐三峡平湖旅游区智慧旅游和标识短板,着力推动三峡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动物园开放运营;争取天生城生态和旅游区、小桔灯景区等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聚焦“大瀑布”。着力推动万州大瀑布提档升级,加快万州大瀑布、巴国部落、三峡水电工业公园、新月湾景区串点成线,形成“拳头”。

聚焦“大乡村”。加强培育大乡村文旅业态,协同打造城郊休闲、柑橘采摘、避暑纳凉、科普体验4个和美乡村先行片。

放大文旅融合“三大”效应。围绕“滨江圈、老城圈、半山圈”,深耕细作万州“轻旅游”文旅特色,全力培育文旅新业态助力扩大文旅消费。

放大四团同城效应。依托四团同城、四个剧场及文化艺术中心载体,做强“景区+剧场+演艺”驻场演出。强化万州艺术街区、万州大讲堂、城市书房等文化空间功能,实现“主客共享”。办好世界大河歌会暨第四届巴蜀合唱季,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放大品牌活动效应。顺应“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趋势,落地万人演唱会,落地儿童剧、脱口秀等演艺业态,办好2025年环三峡自行车赛、环湖马拉松、冬季横渡长江系列赛,实现引流入万。

放大新场景业态效应。提质半山茶摊、滨江音乐会,做深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VR体验展消费业态,力推西山钟楼、太白岩石刻群早日对外开放。 记者 向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