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城文旅街区游人如织。
游客乘坐直升机览江城美景。
记者 应凤林 向涛/文 冉孟军/图
除夕夜,万州望江大台阶在央视春晚“露脸”后,不仅让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场所增添了更为广泛的知名度,成为市民打卡的热潮地,也让更多的人对万州产生了兴趣。为承接好春晚带来的旅游热,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万州将继续围绕“产业能级全面跃升”和“文化铸魂兴业塑城”两大行动,锚定“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支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目的地”目标,聚焦“大三峡、大平湖、大瀑布、大乡村”和7个关键词重点,推动文化求均衡、旅游求突破、体育求提升,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扭住产业发展“三个关键”
立春节气,春意萌动、万物复苏。
漫步平湖万州,山脉逶迤、水面宽阔,依山傍水俏立江畔的城市惹人陶醉。
“第一次来万州,游览了望江大台阶、天生城文旅街区,吃了万州烤鱼,发现旅游基础设施挺好的,服务也很好,感觉不错。”江西游客张菲说。
为了承接好春晚的这波流量红利,万州将以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惠民工程、非遗传承共享、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打造多元旅游业态,使万州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抓好经济运行。启动全区文体旅“十五五”规划编制。持续服务培强市场主体,力争新培育规上企业5家,完成规上文体娱企业营收增速10%、文体娱工资增速5%目标。力争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突破65亿元,预计增加值增长10%,占GDP比重合计超5.5%。
抓好招商服务。锚定文旅产业链“正式合同额10亿元、到位资金1亿元;区文化旅游委正式合同额2亿元、到位资金0.5亿元”目标,盯紧江万船厂旅游中心、大型游乐场等17个文旅招商项目,紧密跟踪力方集团、重庆文旅集团、四川旅投集团等投资意向企业加快落地。
抓好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甘宁镇楠桥村、永胜村,龙沙镇海螺村乡村记忆传承项目。续建巴国部落后续工程建设并实现年底开放。储备新图书馆等重大建设项目。
突出产品供给“四大聚焦”
橘子红时,橘香浓郁,满树红橘犹如无数灯笼,与蓄水期的长江相映成辉,美如画卷。万州借势打造小桔灯生态文化旅游区,把江景和红橘巧妙结合,让江水的碧绿与红橘的火红和谐交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观光采果,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入夜,地处天生城下的天生城文旅街区则成了游客们一边观景一边吃烤鱼的网红打卡地。从宋蒙时期的“天生城战纪”,到探寻老万州“八景”,到复原往昔的“老万州”街巷,再到以文化沉淀为灵感重磅打造的“万舞台”等,天生城古街立体生动地将渝东北和老万州文化植入在整个街区,在这里,既能感知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更能体验一场沉浸式的微旅之行。
近年来,万州围绕滨江城市特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设滨江临水体验新空间,赋予了都市旅游更多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打造了4A级旅游景区三峡平湖度假区和天生城文旅街区、万州艺术街区及红花地码头等一大批文旅网红景点,以全面开放的姿态,吸引八方来客,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好评。
今年万州将继续围绕“滨江圈、老城圈、半山圈”创新消费场景,聚焦大三峡、大平湖、大乡村、大瀑布培育文旅新业态,不断扩大文旅消费、创新消费业态、稳住大宗消费,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聚焦“大三峡”。推动鞍子坝客运港提质改造。落实落地“百万游客打卡万州游三峡”游轮和旅行社组客入万。
聚焦“大平湖”。补齐三峡平湖旅游区智慧旅游和标识短板,着力推动三峡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动物园开放运营;提质天生城文旅街区并努力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争取天生城生态和旅游区、小桔灯景区等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聚焦“大瀑布”。着力推动万州大瀑布提档升级,加快万州大瀑布、巴国部落、三峡水电工业公园、新月湾景区串点成线,形成“拳头”。
聚焦“大乡村”。加强培育大乡村文旅业态,协同打造城郊休闲、柑橘采摘、避暑纳凉、科普体验4个和美乡村先行片。
放大文旅融合“三大效应”
每到周末,夜幕降临,万州南浦小剧场,灯火璀璨,热闹非凡。
台上,四川竹琴、金钱板、川东清音、川东盘子、四川扬琴、谐剧、车灯等曲艺轮番上演,时而激越高亢,时而婉转抒情;台下,观众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掌声欢呼声不断。
“只要有空,我每周都会来这里听戏,都成了一种习惯。”戏迷张兴盛称,这里每周末都有演出,对观众免费开放,节目也是常演常新,感受到了满满的文化获得感。
除了南浦剧场,在天生城剧场、复兴剧场、三峡歌舞团剧场、金狮剧院等地,观众还可以欣赏到川剧、杂技、歌舞剧等精彩演出,最多一天可以同时“刷”到四五部剧。
万州是全市拥有专业艺术院团最多的区县,三峡歌舞团、三峡川剧团、三峡曲艺团、三峡杂技团“四团同城”,成为万州这片热土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并逐渐作为文旅开发的一个支点,支撑起万州文艺的蓬勃发展和光辉前景。
放大四团同城效应。依托四团同城、四个剧场及文化艺术中心载体,做强“景区+剧场+演艺”驻场演出。强化万州艺术街区、万州大讲堂、城市书房等文化空间功能,实现“主客共享”。办好世界大河歌会暨第四届巴蜀合唱季,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放大品牌活动效应。顺应“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趋势,落地万人演唱会,落地儿童剧、脱口秀等演艺业态,办好2025年环三峡自行车赛、环湖马拉松、冬季横渡长江系列赛,实现引流入万。
放大新场景业态效应。提质半山茶摊、滨江音乐会,做深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VR体验展消费业态,力推西山钟楼、太白岩石刻群早日对外开放。
紧扣内外营销“四个方面”
3月30日,万众瞩目的2025重庆万州环湖马拉松将在平湖之畔拉开序幕。届时,2万余名运动员将共同参与这场运动盛宴,领略万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今年我们将依托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烤鱼之乡等城市名片,以‘大三峡’游客导入10万人次,实现过夜游客超310万人次为目标,大抓特抓文旅产业,以开放姿态迎接‘万客来游’。”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表示。
强化对内营造氛围。充分利用车体广告、公交站点、水陆空铁等重要节点营造旅游氛围。开发万州文旅官方小程序,实现一部手机畅游万州。推动三峡移民频道更名为万州文旅频道,同时在全区所有酒店宾馆电视开机屏幕定向展示。
强化对外精准营销。紧盯来万重要客源地、交通枢纽、一线大城市,在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北京王府井、武汉汉口火车站、西安大唐不夜城、郑州东站等地投放文旅宣传营销广告。
强化抱团联动营销。参与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联动宣传等营销活动,联动万达开云等“大三峡 大巴山”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组团营销,持续深化与山东济宁、重庆、上海等友好城市的文旅协作。
强化线上多元营销。组织开展“自媒体和网络大V打卡万州行”推介活动,整合本地自媒体,进一步用好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
今天的万州,正以开放的姿态、丰富的资源、精彩的活动,敞开绿色的怀抱,诚邀全球游客共赴这场山水之约,感受长江三峡的独特魅力,共创旅游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