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琦钜
时光荏苒,回望过去的一年,万州全力建设好“四个枢纽”,打造好“两个口岸”,培育好“一个中心”,推动交通物流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2024
数 说
2024年,全区货运总量达到1.3亿吨,水路货运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列全市第1、第2;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129万吨、全市第1;万州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增长38.2%。
这一年,万州铁公水空设施日益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四通八达。
看水路
新田港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正式投用,江南沱口作业区、桐子园作业区等完成技改扩能。
看空路
万州机场自通航以来,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52条,已是重庆“一大四小”民用机场中首个跻身全国“百万级”机场的支线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400万人次。
看铁路
成达万高铁、渝万高铁、渝西高铁加快建设,郑渝高铁、渝万城际铁路、达万铁路、宜万铁路、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等铁路建成通车。
看陆路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9公里,与接壤6个区县实现1小时通勤,“二环九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
这一年,万州凭借“水陆铁空”立体交通体系优势,不断深化拓展东西南北四向物流通道,有效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构建“4+3+N”物流通道网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向——积极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稳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创新开行全市首趟中老铁路保税进口粮食专列、重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万州—长寿)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专列,开通运营渝东北——珠三角三峡货运班车。
东向——充分发挥长江水道“黄金效益”,同宁波舟山港、南京龙潭港、山东济宁港发展江海直达、江河联运。与重庆涪陵、四川南充、广元等地发展“水水中转”“干支联运”,承担至长江沿线省市及出海的大宗物资运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常年稳定在15万标箱。
西向、北向——深度对接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衔接转换的“蓉万”“达万”“西万”等多式联运班列,推动集装箱、粮食、煤炭、矿石等区域内货物运输,成功开辟中欧班列进口粮食(哈萨克斯坦—重庆—万州)铁水联运新通道,成功首发新疆哈密至重庆万州共建国家物流枢纽铁路班列。
这一年,万州先行先试“一城一港”,更好发挥大进大出优势,加快形成前港、中仓、后园新体系,以大枢纽推动临港经济、临空经济、开放经济大发展。
在新田港码头不远处,中储粮建设的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罐体林立,已具规模气势,目前已陆续装粮投入运行。
以新田港为依托,万州正加快打造临港产业园。产业园内,中储粮建设的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罐体林立,而四川德康集团、广西漓源、安佑集团等一批饲料加工重点企业也在这里相继落户。与此同时,粮食输送廊道、园区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也日趋完善,比如万州疏港大道拓宽工程预计在今年内全线完工投用,将更好地串联新田园区各主要功能组团与高速路口、铁路货站、港口作业区的货运集散通道,极大提升园区集疏运能力,实现各主要货运生成点与对外通道间的快速联系,为推动临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的新田临港产业园,正加快打造区域性粮油交易分销中心、粮油物流中心、粮油配送中心,布局粮油本地加工基地,延伸饲料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粮油贸易,吸引其他油料作物、毛油入境,实现本地加工、精炼,打造临港粮油加工产业集群。
从通道到枢纽再到园区,事实证明了交通物流是万州最大的优势,也是万州开放发展的底气所在。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组组翔实数据,勾勒出万州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轨迹,也彰显了全区上下大力发展交通物流业的信心和决心。
2025这样干
区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两会”精神,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区域性铁路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四枢纽”,万州机场航空口岸、新田港水运口岸“两口岸”,区域性物流中心“一中心”的交通物流定位,加快多网融合发展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形成“东西南北四向畅通、铁公水空四路协同”对外通道新格局,加快在川渝东北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具体而言,2025年要推动口岸物流延续稳中向好态势,货运总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物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区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提升枢纽服务能级。持续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中储粮三期、渝东北综合邮件处理中心、中欧班列(重庆)集结中心渝东北节点万州站多式联运货场建设项目、新田港散货联运作业区等一批枢纽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新田港二期开港运营,增加港口、站场装卸作业能力,规划建设重庆新田枢纽港产业园。
拓展对外物流通道。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确保达成全年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增速15%以上目标。加强与新疆哈密、陕西榆林等战略合作,引导“疆煤、陕煤入万”,开辟连接西北铁水联运物流大通道。推动万州港—宁波舟山港大宗散货江海直达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行,优化拓展嘉陵江、乌江等水水中转支线网络,发展干支联运,着力打造区域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加快口岸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机场航空口岸基础设施项目工作,开工建设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重庆边检总站在万州设立边检站,做好口岸联检单位入驻万州相关工作,推进“双口岸”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