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真心真情“征”得民心

发布日期:2025-01-07 10:27


工作人员上门争取群众对征拆工作的支持。

记者 陈星 普涵 文/图

征地拆迁是重点项目用地落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高峰街道不断强化征迁服务保障,全力以赴打赢征拆攻坚战,为恩广高速万达直线项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盘棋管理

统筹协调“征”出效率

这段时间,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扩建工程施工火热推进,泵车挥舞长臂,抓紧时间作业;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忙着转运材料,项目各项施工进展顺利。

“多亏了征拆组的工作人员,解决了我们的用地难题,让项目能够有序推进。”说到项目的推进情况,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扩建工程负责人谭世勇感慨万分。

项目建设要“加速跑”,征拆腾地是首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扩建工程用地范围内涉及高峰街道兴隆村6个居民小组,征地面积749亩,项目于2022年9月19日签订总承包合同。眼看项目开工在即,然而,涉及兴隆村4组和8组的一块200亩的土地却迟迟没有签约。

原来,这块土地在30多年前由一家企业开发观光农业园,后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2005年,这块土地由另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接手。

“新接手的这家公司并不承担前一家企业的债务,这次征地拆迁,涉及欠款的相关方纷纷要求拿回欠款。”高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晓东告诉记者。

为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开工,高峰街道与企业和群众通过数十次的沟通协调,最终解决了欠款问题,确保了项目施工按时推进。截至目前,街道已积极支持经开区各部门和园区企业共协调和处理个案37件,保障了12个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的国家、市区级重点建设项目正常施工秩序。


一把尺规范

严守政策“征”出公平

这段时间,高峰街道灵凤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在高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征拆组的工作人员有序分工,忙着做好政策解释、协助签订协议等,序时推进拆迁工作进度。

高峰街道灵凤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主要是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提供用地保障,需征收集体土地2236亩,涉及拆迁安置房屋319栋,安置人数1445人,拆迁房屋建筑面积78655平方米,其中,涉及需搬迁补偿企业12家。

“拆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实行打表推进、挂图作战,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闭环落实,确保征收工作提质提速。”高峰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蒲迪说。

针对重点工作、难点问题,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议的方式,集中研究解决方案,攻坚克难,积极深入村(居)、组和征迁户,耐心细致做工作,现场解决拆迁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主动服务赢得了被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自2024年10月8日正式启动协议签订以来,截至目前,灵凤村已有299户村民,4家企业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协议》,完成了工作量的93%,提前完成拆迁进度,为下一步项目进场施工做好了保障工作。”蒲迪告诉记者。

灵凤村征地拆迁工作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土地征拆工作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高峰街道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方式推进土地征拆工作,形成“指挥有力、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力推动土地征拆工作提速增效,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一颗心服务

用心用情“征”得民心

2024年12月30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位于高峰街道石羊村3组的恩广高速万达直线项目危岩整治施工正式启动,看着眼前火热的施工场景,蒲迪终于卸下了心头的重石:难啃的“骨头”终于拿下了!

原来,在恩广高速万达直线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需对石羊村3组部分路段进行危岩整治施工,要拓宽临时用地面积,涉及石羊村二十几户村民、7亩土地,部分村民因用地赔偿迟迟无法达成一致,导致道路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为解决这个问题,高峰街道专门成立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带领工作组成员挨家挨户做政策解释工作,通过一趟趟地上门沟通、宣传政策、答疑解惑,争取群众对征拆工作的支持。

高峰街道党员干部用真心化解顾虑,以耐心获取支持。征地拆迁难就难在群众工作难做,而根子在利益调整。除了向群众讲清楚“小家大家、眼前长远”的道理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碗水端平”,让群众的利益能得到保障。

在征拆工作中,高峰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动员骨干加入到征地拆迁攻坚队伍中来,坚持政策公平透明,用暖心、贴心、尽心的态度,紧盯“时间表”“项目图”,确保群众搬得走、安得稳,认真、用情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重点、难点工作,营造依法征拆、和谐征拆的良好氛围,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土地征拆工作。

据悉,自2011年开始征地工作以来,高峰街道已累计征收土地22464亩,安置人员13203人,无数干部夜以继日,昼夜奋战在征迁一线,突破、攻克一个个难关,为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万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