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筑梦乡村绘新景 ——我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4-11-08 10:14

记者 应凤林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希望;

乡村,奏响着振兴的乐章。

从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现场,到瓜果飘香的蔬菜园区,再到和美乡村的幸福村落……大山包裹、大江环绕的万州,山重水复终辟新路:曾以愚公移山不懈之志,走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现正朝着建设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向,全力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

怎样打好这一仗?万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建设“7+5”现代化农业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万州新路径——实施十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基”工程、百亿级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强链”工程、百座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强效”工程、百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强村”工程、百万农民增收致富“强农”工程,聚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创新创业的新热土、群众美好生活的新场景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立冬时节,行走万州大地,眼见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正一笔笔绘就……

农业发展高质高效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野上,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又拉开了农忙的序幕:眼下,正值油菜播种的关键时期,田间地头处处都能看到村民辛勤耕耘的身影。

“农事一茬接一茬,刚收完水稻,又开始播种油菜咯……”村民刘术琼手脚利索,随着身体不断挪动,她的身后留下一行行种好的油菜苗。

“一田双收”带来了稻田效益最大化,让“冬闲田”向“增收田”转变,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八一村党支部书记何中坤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水稻总产量250吨,后期加工成大米,统一包装后上市销售,亩产值将达到3000元。而采用水稻、油菜轮种,每亩总产值将达到4000元。

这是万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动实践中的一个小碎片。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万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位于长江岸畔的太龙镇大旗村,11个居民小组均被红桔树覆盖,是远近闻名的“红桔村”。立在长江边的这些红桔树,既绿化了长江,保持了水土,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优质柑橘品种迅猛发展、红桔同类竞品大量涌现,古红桔因管护不善、频繁爆发褐斑病等原因一度成为“弃儿”,被当地农民戏称为“小疙瘩、酸疙瘩”。

不走封闭落后的老路,也不走“守着绿色青山苦熬”的穷路,大旗村转变发展方式,以提单产、提品质、提效益、降成本“三提一降”为主线,实现了千年古红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亩产由1500公斤提升到2000公斤以上,优质果率达75%、提高二十个百分点,收购均价从多年一成不变的几毛钱提升到4元/公斤以上,全村1025户果农户均增收1万元,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红火画卷。

生态底盘更坚实。

走进甘宁镇同鑫现代农业园的智能温室大棚,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番茄、甜椒挂满枝头。“这里上万株果蔬苗主要以椰糠为基质,采用有机水溶肥精准滴灌,营养吸收率比普通种植模式提高一倍。”园区负责人介绍。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绿色转型走在全市前列,率先构建“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柑橘种植”的种养循环大格局,建成投产农神集团2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全区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实现全覆盖,获批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绿色种养循环试点。

农民共享改革成果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走进甘宁镇楠桥村,一棵巨大的黄葛树映入眼帘。从古至今,当地村民围着黄葛古树建房聚居,院落因此得名古树别院,如今仍有52户居民居住。黄葛树下,一间由猪圈改造而成的“古树咖啡”是万州小有名气的网红咖啡店。

“种了半辈子地,没想到50岁了开始学做咖啡。”古树咖啡现在的咖啡师叫漆建莲。同样的地点,不同的场景。她说以前手上拿的是锄头,现在手里端的是咖啡。不仅会做咖啡,还学会了做蛋糕、橙汁、奶茶,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每个月咖啡店有七八千元的收入,而她也有两三千元的工资。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万州各地各部门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促进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83元,增速全市第一。

增收渠道更多元。

“多摘点桔子、转身看镜头……”最近,在“导演”的指导下,万州区地宝土家族乡的“新农人”曾玉凤穿梭在果园里,笑容可掬地转身看着镜头,曾玉凤和同伴们忙着在各个果园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

点开曾玉凤负责的“桃子妹农业”视频账号,主页简介上写着的“95后”青年和190条记录乡村生活的视频,形成的“反差感”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截至目前,曾玉凤的账号点赞量已经超过20万,吸引了一大批“铁粉”关注着她的返乡创业故事。

从2019年起,“95后”曾玉凤不仅靠着返乡种黄桃闯出了一番事业,还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成了当地有名的电商“新农人”,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她也获得了高素质农民、乡村英才等荣誉称号。

增收支撑更牢固。

10月29日,武陵镇下中村迎来2024年首次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17.96万元,全体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今年,下中村集体经济收益44.9万元。今天,我们拿出40%的收益,为全村股东分红。”武陵镇组织委员陈洪申说,这次分红,不仅让老百姓初次尝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甜头”,还进一步调动了大家支持、参与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稻油”“粮菜”“豆玉”“稻鱼”等复合生产模式近10万亩,亩均增收600元—2500元。在柠檬等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五统一”社会化服务,降低果农生产成本10%以上,亩产量增加150公斤、优质果率提升10%,销售单价提升20%以上。引导产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对优势农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将产品定价权掌握在生产企业手中,玫瑰香橙“一树果”批发价同比实现翻番、远销东南亚,古红桔均价增长1倍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1亿元。连续6年举办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带动周边10个区县累计实现销售额135亿元。

农村共建和美乡村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瞄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万州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乡村环境更宜居。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有40多桌客人。遇到节假日,顾客至少要提前一周预订。”大周镇铺垭村党支部书记赖登华说,铺垭村依托滨水特色,带着村民按照统一风格修缮改造民房,以“魅力滨江 老街印象”为主题,打造特色民宿群。

如今,滨江生态长廊、观江广场等景点都成了网红打卡地,铺垭村也被评为第二批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

乡村治理更有效。

李河镇洞沟村的积分兑换超市里,整齐摆放着食用油、洗衣粉、酱油、毛巾、肥皂等物品,每件物品都标着兑换所需的积分数,一目了然。

积分兑换超市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具体体现,村民们积极参与活动挣积分,热心公益、互帮互助等良好现象越来越多,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小小的积分”为乡村带来了“大大的改变”。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万州结合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等制度,充分利用“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激励机制,评选美丽庭院、院落1866个,清洁农户3.3万余户,乡村善治水平显著提升。

发展活力更充沛。

石碾村自2002年开始发展青脆李,多年来逐渐形成以大户为支撑、中小散户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但农村劳动力短缺、管护成本高、品质产量差异大等问题,成了青脆李品质提升的“拦路虎”。

2022年,石碾村在万州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申报社会化服务项目,一方面建立本土化的青脆李社会化服务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模式,为签约果园服务。

通过一年的尝试,签约果园的李子亩均可增产近150公斤,每亩可增收约500元;果农通过参与全程托管,每亩李子可获得固定转让收入约450元,年底还可按固定比例获得托管李子销售利润分红;参与务工的农民人均获得劳务收入约1500元。青脆李产业随着品质的提升,产业效益明显扩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征程,新奋斗,万州正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