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宗祠。
记者 向涛 文/图
核心提示
10月30日至31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了重庆市万州区,为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多个国家级、市级等相关媒体记者也参与了此活动。调研组一行人在秋意渐浓的季节里,深入基层,实地探访了多处文保单位,见证了万州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效。
珍惜文化遗产 让古迹重现光彩
10月30日清晨,调研组一行人驱车前往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柱山乡。在蜿蜒的山路上,车辆缓缓前行,窗外的景色如同画卷般展开,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抵达柱山乡后,调研组首先探访了文氏宗祠。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宗祠见证了文氏家族的兴衰,如今依然保存着完好的古建筑风貌。调研组成员们仔细查看宗祠的建筑结构,与当地的文物保护志愿者交流,了解宗祠的日常保护情况。
“柱山乡政府每个月都会组织当地的志愿者对宗祠进行清扫和维护,确保它的安全。”万州区博物馆副馆长李力介绍,文氏宗祠是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时发现的,当时此建筑因年久失修及后期不合理人为改建,历史风貌遭到破坏,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更好地守护文物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万州区于2017年组织实施了文氏宗祠修缮保护工程。该工程严格遵循文物修缮原则,最大限度恢复了文氏宗祠的历史风貌。
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了青云寨和王氏宗祠,这两处地方同样展现出了万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青云寨,调研组成员们登上寨顶,俯瞰整个乡村景色,感受古代防御工事的壮观与智慧。在王氏宗祠,他们则深入了解了柱山乡宗祠文化的历史源流,对宗祠精巧的格局和精致的做工赞不绝口。
科技助力普查 保障精准与高效
随后,调研组一行人前往万州区规划设计院,调研文物普查内业工作。在这里,他们详细了解了万州在文物普查过程中设备使用、摄影记录、测量打点、数据导入、编辑整理、审核上传等各个环节。
“我们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全区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的技术排头兵、应急保障队,与当地文物部门深度协作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同研究部署,利用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影像等领域的技术在文物普查工作中的价值。”万州区规划设计院院长刘国伟向调研组展示了他们与文物部门深度协作中,使用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并介绍了普查工作的流程和重要性。
据介绍,今年的“四普”工作中,我区抢抓三峡库区消落区低水位时段,文物与规资部门深度协作,充分运用先进科技,积极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区及水下文物普查过程中,因地制宜、创新总结出通过底数资料结合数字测绘成果、人工打点结合低空摄影测量、数字正射影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外业调查结合内业系统录入的“四个结合”工作法,有效提升了外业调查质量。经过近50天的奋战,全面完成全区135处消落区及水下文物点的外业调查工作,其中古遗址49处、古墓葬77处、石窟寺及石刻8处、古建筑1处。
普查成果显著 新发现文物八十二处
活动中,调研组还前往西山公园,调研了万州“三普”文物点西山钟楼、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库里申科烈士陵园等文物复查工作。在西山钟楼前,他们聆听了西山钟楼的历史故事,感受了岁月的沧桑。在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他们向英勇的抗战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库里申科烈士陵园,他们了解了烈士的英勇事迹,对这位国际主义战士表示深切的缅怀。
据统计,今年万州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已完成46个镇乡、街道共计1090处文物点的外业调查工作,其中复查文物1008处,新发现文物82处。同时,已完成720处文物点的内业资料登记工作,三普文物复查率达到63.2%。
接下来,万州会将“四普”采集到的所有文物信息录入普查系统,依法完成认定、登记和公布程序,建立万州区不可移动文物目和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并且不断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