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合土家族乡一角。(资料图) 记者 黄建桦 摄
记者 陈星 普涵
深秋时节,万州恒合土家族乡,处处“丰”景如画。从清晨到日暮,从田间到院落,丰收的喜悦无处不在。
近年来,恒合土家族乡坚持把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实现了村集体获取效益、产业发展再投入、群众就业再增收的同频共振,形成了村集体和群众发展的双向奔“富”。
道路宽了、乡村美了、钱包鼓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画卷在恒合土家族乡渐次铺展。
补短板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眼下,正值油菜播种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八一村的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农机手驾驶着旋耕机沿着田块来回穿梭,翻犁整地一气呵成,不到半个小时,满是稻茬的田地便平整完成。
“以前种田要么牛耕,要么人工翻,现在产业便道修好了,农业机械可以直接进入田间,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方便多了。”看着“铁牛”轰鸣,八一村党支部书记何中坤感慨道。
八一村产业便道的修建,离不开“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
过去的八一村,由于土地零碎分散,农业种植产量低、效益差,村民大多选择外出谋生,村里田地大量撂荒。为解决耕地撂荒,保障粮食安全,2022年,八一村引进万州区供销社、全国种粮大户李达山流转土地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农田经过小改大,田成方,村里的“鸡窝地”“巴掌田”摇身一变,成了沃土良田。
“高标准农田整治后,配套的基础设施一直没跟上,机耕道、生产步道、灌溉管网等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何中坤说。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为八一村产业发展装上了“新引擎”。随着“以工代赈”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产业便道、沟渠、排水沟等建设在八一村火热开展,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八一村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八一村,成片高标准农田阡陌井然,入户便道、进村公路、产业便道四通八达,将居民点串联成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样的变化也在石坪村悄然发生。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八一村、石坪村已累计修建高标准农田配套产业道路20公里、灌溉渠10公里、整治山坪塘26口,先后建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1300亩。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多公斤提高到500公斤,加上水稻、油菜轮种,每亩纯收益从150元提高到了400元至600元。”恒合土家族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惠民生 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以工代赈”项目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近就业的岗位。
一大早,石坪村村民张云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段时间,村里正在进行污水管网项目的施工,项目启动以来,他便一直在工地干活。上个月,领到5000多元的工资后,张云算了一笔账,“家门口务工,待遇不低,还能照顾家,一举两得。”
往年,张云一直在外打工,因工地活少,再加上要照顾家人,两年前,他选择回到家乡,找些零工干。
得益于“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张云参加了人社部门在村里开展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他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砌砖、抹灰的技术,还学会了看图纸,从一名“普工”成长为了一名“技工”。
“掌握了技术,不愁没活干,现在我除了在本村干活,周边几个村我也长期去,现在基本没有空闲的时候,长期几个工地连轴转。”张云乐呵地说道。
同张云一样,“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让八一村村民向明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且施工道路就在家门前。一天在家能挣200元,一家老小都照顾到了。”谈起在家门口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向明滔滔不绝。
仅两年时间,石坪村、八一村就实施了“以工代赈”项目8个,涉及中央和市级“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070万元,包含基础设施类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等。
为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的赈济作用,恒合土家族乡依托项目实施,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易地搬迁群众、返乡农民工、脱贫户就近务工就业。项目已累计带动900余人就业,发放劳务报酬750万元,撬动其他投资5582万元。
此外,三峡供销粮油基地、中药材产业基地、石坪黄桃园、石桶寨农庄等新发展的产业,也为200余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其中,三峡供销粮油基地常年雇佣流转土地农户超100人,耕种高标准农田,发放劳务报酬80万元,帮助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促振兴 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得益于‘以工代赈’项目,现在石桶寨景区登山步道修好了,还增加了新的观景平台,游客来游玩也更舒心了。”站在石桶寨观景平台,石坪村党支部书记扶江仕感慨万千。
顺着扶江仕的目光望出去,石坪村的乡村风光尽收眼底。蜿蜒的公路将民居串联,石板路铺就的地面干净整洁,一幅和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在“以工代赈”项目的支持下,石坪村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打造了荷花廊道、石桶寨观景露营平台等系列精品乡村休闲旅游网红打卡点,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小而美的乡村旅游景点、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往旅游打卡,村民们趁机摆卖山货、土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2023年至今,石坪村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万元。
“以工代赈”项目在促进乡村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了产业发展的鲶鱼效应——
石桶寨农庄依托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利用清凉山水等环境条件,挖掘“避暑经济”,开发了餐饮住宿、山地摩托车、骑马、皮筏艇、果蔬种植采摘等体验项目,每年承接200余名中小学开展避暑研学夏令营活动。
石坪村、八一村还先后发展优质稻1000亩、高山蔬菜基地5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500亩、黄桃和猕猴桃等标准化示范果园500亩,以及石桶寨农庄、呈望坪农家乐等产业。
与此同时,石坪村、八一村村集体经济组织抓住机遇,将“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形成的相关资源资产入股企业,与企业一起共享发展成果。
2023年,石坪村、八一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分别为51.09、34.96万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41.09、29.96万元,同比增长率为410.9%、599.2%。曾经的空壳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重庆市法治建设示范村、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万州区民族团结示范村。
“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的“乘法”效应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恒合土家族乡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