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辉(右)查看临床研究病房设备维护记录。
在不少医生眼里,临床和科研的关系,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两者不易兼得,经常相互脱节或顾此失彼。但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临床研究病房主任张明辉看来,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眼下,他正带领着团队加快临床研究型病房筹建和完善,通过打造一片科技支撑的试验田,让更多有潜力的新药在医院“出炉”,为更多患者带去新的希望。
为更多患者带去新希望
“临床研究病房需要的是临床、科研能力强,并且热爱科研事业的人才,我们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医疗团队……”10月15日,记者见到张明辉的时候,他正跟团队一起商讨临床研究型病房医疗队伍的筹建工作。
据了解,张明辉是医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国家药监局GCP检查员,中国抗癌协会的多个委员会成员,从事肿瘤内科工作多年,主攻肺癌等呯吸系统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以及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综合治疗。
今年8月份,他受邀来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后,主要负责医院临床试验办公室及临床研究病房的管理工作。
临床研究病房与普通病房有何区别?
在张明辉看来,临床研究病房不仅是医疗、医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更是为全院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孕育希望的地方。
他说,任何新药、新医疗器械和新技术,都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其先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能进入临床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而临床研究病房正是提供试验、研究的载体。
“我们病房收治的是自愿且经过严格筛选才能参加试验的患者。”张明辉说,临床研究病房将在尽全力保证患者诊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同时,大幅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通过临床病房高效运行为更多的新药提供一个应用平台,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使得更多有潜力的药物能够更快的进入市场,为既往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实现临床与科研双向融合
试验病房、抢救室、知情同意室、受试者活动室、样本分离及储存室等……在张明辉的带领下,记者随后来到医院骨科大楼6楼,只见一个空间合理、布局完善的临床研究病房已经初具雏形。
此外,还配有生命体征监护仪、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除颤仪、呼吸机、可移动抢救车、中心供氧等完善的医疗抢救设施,具有原地抢救及迅速转诊能力,并与在急诊大楼的急救ICU建立绿色通道,能很好的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及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张明辉坦言,临床研究病房虽然有“病房”二字,但它的建设绝不仅仅局限于病房这个实体。除了硬件上的改造,配套的政策、制度以及理念上的创新、优化也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研究病房的空间场所与设施设备已基本到位,接下来,主要就是医疗团队的组建,配套的政策、制度完善等,预计今年11月可正式投用。”张明辉表示。
“临床研究病房的建设不仅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还能推动医院整体临床研究能力和诊疗水平的提升,通过科技创新更好地助力医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张明辉说,希望通过临床医生参与科研工作,科研人员深入临床一线实践,实现双向融合。
从美丽冰城哈尔滨到美丽的平湖万州,张明辉工作的地点变了,但他为患者减轻病痛、为患者保驾护航的初心却从来没有改变。
张明辉说,万州区委、区政府为人才引进提供了非常优厚的政策条件,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也为他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搭建了优质的平台,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注于临床科研工作,更好地为辖区患者服务,从而推动医院乃至辖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