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江仕(左三)认真倾听村民诉求,做好解答和记录。
扶江仕。
记者 陈星 普涵 文/图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
颁奖现场,恒合土家族乡石坪村党支部书记扶江仕难掩激动,平时穿惯T恤衫的他,为显正式特意换上了白衬衣和西装。
获奖消息传来,千里之外的万州,微信群里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送上祝福,手机嘀嘀声不断。
手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证书,扶江仕眼含泪花,粗糙的双手微微颤抖。
荣誉的背后,是扎根基层20年默默耕耘的苦与甜,是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变成“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奋斗之路。
放弃高薪 争做乡村“领头雁”
10月1日,从北京载誉归来,扶江仕脱下衬衣,又钻进了石坪村的院落,仿佛鱼儿入了水,路遇村民,他像自家人那般自在熟稔地打招呼。
初秋时节,石坪村“热度”不断攀升,游客陆续走进村子,赏田园风光、品特色美食,村子以独特魅力“圈粉”无数。
送走一拨又一拨游客,扶江仕闲不住,独自在村里转悠:“现在我们还要把游客留住,让大伙腰包鼓起来!”
遇见村民,扶江仕话不多,却说得大伙儿心里热腾腾的。
石坪村地处恒合土家族乡西南角,与湖北恩施仅一河相隔,村里现在常住人口917人,其中土家族占了60%。
2004年,石坪村由石桶村和石坪村合并而来,由于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矛盾多,治理难度大,是一个发展慢的后进村。也就是这一年,还是烟叶技术员的扶江仕,放弃高工资,参与竞选,成为了石坪村党支部书记。
“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如果干得好,也就落个好名声,干不好,少不了埋怨的声音,但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有这个责任担当,肩负起乡村发展、民族团结的使命。”扶江仕向记者说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扶江仕的第一把火就是建强党支部。
上任后,扶江仕全身心投入工作,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凝聚各族群众广泛共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同时,选优配强村“两委”专职干部,回引本土人才,建立村外优秀人才库,完善组建村“两委”学习工作机制等,有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根基。
同时,他还积极争取资金,先后配套建设乡村艺术馆,编制石坪志,引进“三峡绣”传承和保护土家刺绣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修字库古塔,定期举办“土家女儿会”等活动,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
“锻造本领强、敢担当、能干事的硬核村干部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相信干群一条心,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扶江仕说。
坚守初心 争做群众“暖心人”
如何化解各民族矛盾实现一家亲?成为上任之初,摆在扶江仕面前的一道坎。
经过长期摸索,扶江仕找到了突破口:院坝会。
在石坪村荷花池,这里每个月会定期召开一场院坝会,村民们围坐一堂,将遇到的难题摆出来,把好的发展点子说出来。
扶江仕作为院坝会的“召集人”,每次都会认真倾听,做好解答和记录。这样的场景,已是石坪村的常态。
为纾解群众矛盾,扶江仕在讲好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同时,以唠家常的方式,通过院坝会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协同配合解决问题,时间一长,大家的矛盾少了,感情也就深了。
就在不久前,院坝会就化解了一起矛盾。原因是石坪村有两名村民,因高标准农田改造,地界划分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院坝会上,扶江仕和村民们扮起“和事佬”,通过摆道理,讲情理,最终两人握手言和。
这样案例比比皆是。为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族群众间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扶江仕还将石坪村细化为6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2名党员和3-5名群众代表,主动认领网格事项清单。
扶江仕身为网格长,率先垂范,每天早出晚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足迹遍及全村各个角落。
2005年,扶江仕在走访中得知,村里的大学生张洪江因母亲重病离世,学费没着落。在做好安慰工作后,他主动拿钱捐款,并发动全村村民捐款,多方争取助学政策,张洪江上学的事如愿解决。得益于扶江仕的帮助,张洪江不仅顺利毕业,还成功入职成都一家信息科技公司。
只要是村民的事,扶江仕都放在心上:为患病多年的孤寡老人联系医生定期免费上门体检,为被拖欠工资民工讨回欠薪,为患病的村民请办理“慢病”治疗证……村民的幸福感和认同感就在这桩桩件件小事中不断增强。
“在我的眼中,不管哪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他们有困难,我就要伸出援手,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也值得。”扶江仕笑着说道。
踔厉奋发 争当发展“拓荒牛”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
扶江仕始终秉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坚持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着力将石坪村高质量建成富裕村。
刚上任时,眼看居民房屋闲置,大片良田撂荒,集体经济薄弱,年轻人纷纷外出,扶江仕心急如焚。
当时,摆在发展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基础设施。
彼时的石坪村,进村道路全是泥巴路,为了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扶江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先后硬化村组道路17公里,道路实现通村达组。
村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村里的产业却始终没有着落,群众的荷包鼓不起来,扶江仕十分发愁。
面对这一难题,扶江仕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调研、开会,收集群众意见。最终,扶江仕将目光投向了一块“石头”。
原来,石坪村有一块高约20米天然巨石,孤傲地矗立山顶,因酷似一个石桶得名“石桶寨”。2018年,石坪村决定重点打造石桶寨景区,谋划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产业发展“轻装上阵”。
扶江仕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干部抢抓机遇,聚焦石桶寨,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新增、提档升级旅游民宿客房,新建荷花廊道,完善旅游公厕、停车场、旅游步道、节点景观等配套设施,村里乡村旅游很快走上了正轨,以前无人问津的小山村迎来了城里客。
但扶江仕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开始筑巢引凤,积极引进乡贤、能人回村发展产业。
现在,村里不仅成立石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发展黄桃、李子、中药材、烤烟等产业,还采取“联合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投资集体项目资金,规划了多个产业振兴项目。
在扶江仕的带领下,石坪村乡村旅游如沐春风,产业发展风生水起,2023年,石坪村全村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15%,大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如今,走进石坪村,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路边唠嗑,孩子们你追我赶在一旁嬉闹,整饬一新的水泥路穿村而过,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标语随处可见……一幅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双融互促”的幸福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村民相信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就得让大家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只要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将激发出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扶江仕感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