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谱好“人才曲”,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发布日期:2024-10-15 09:56

记者 黄玉保

近日,记者来到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时,村民王恩海正在果园里忙活。“这些年变化太大了,有科技人员的助力,我家15亩地的脆李一年纯收入超过25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安逸哟。”

王恩海口中的变化,都是“干货满满”的故事。权发村是一个坐落在长江北岸的峡谷地带的偏僻小山村。过去,这里石漠化严重,山荒、田瘦,农民增收后劲乏力。

在科技特派员用心用情帮助下,通过注入科技元素,全村900多户人家,家家种脆李。靠种脆李,这个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在权发村的带动下,巫山县共发展脆李30万亩,年产值超70亿元,小小脆李变身“大产业”,绿了山头富了百姓。

其实,脆李的故事只是巫山县紧扣人才工作“引进、培育、使用”,奏响人才强县“最强音”,实现人才与县域“双方奔赴”,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一个缩影。

厚植“沃土”

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

一方水土,四方辐辏。人才是兴业之本,发展之基。巫山县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资源”,谱好“人才曲”,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为顺应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等服务需求,巫山县把人才振兴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大力实施百名入乡人才引导工程、千名离乡人才回引工程、万名在乡人才培育工程,不断壮大全县农村人才队伍。

据了解,巫山县共组建脆李、柑橘、庙党等9个专家大院(研究中心),精选42名高精专人才;提档升级烟台(巫山)博士工作站,为站内博士、专家来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入驻专家、博士119名;成立食用菌创新团队、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团队、全域旅游规划和乡村振兴服务团队等11个专家团队,选派国家“三区”人才17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5名,县级科技特派员28名,为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共投入150万元,立项“巫山脆李矮化砧木选育及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等东西部科技协作项目5个。

人才的不断加持,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添油加力”。该县目前共创建脆李、巫山恋橙、巫山庙党、百年好核等6个全国知名品牌,吸引80余名电商名家、流量大咖现身代言、直播带货、现场推介;创建脆李、柑橘、核桃、山羊等农业产业基地596个;推动138名农、牧、林专家技能人才,上山下乡、入园到社,融合式培育“土专家”“泥秀才”9000余人,实现高科技与田间地头“无缝对接”。

农民富不富,产业是关键。近几年,通过科技赋能,巫山县发展脆李30万亩、柑橘20万亩、中药材20万亩、核桃15万亩、烤烟4.6万亩,山羊年出栏35万只,用人才和科技的力量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人才“涵养”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巫山县不断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实现人才与县域“双方奔赴”,以此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将硬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巫山县先后制定了《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办法》《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高级人才柔性引进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可享受政府津贴、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全方位的激励政策。对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高级人才,最高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200万元。从事其他领域研究的每人最高可一次性奖励80万元,并每月发放政府津贴8000元。

巫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每年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进校园招聘、属地化招聘等措施,通过“校园引才大使”等方式,借助重庆英才大会等平台,每年引进硕博研究生60名左右,全日制本科生500名左右。深入开展青年人才储备行动,将每年参加巫山各次公招进入面试但未录取的人才纳入青年人才储备库。

为真正实现人才和县域的双向奔赴。巫山县完善69项人才服务内容,优化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修订《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规范人才公寓申请和入住程序,仅2023年,新装修人才公寓52套,新安排入住65人,表彰奖励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突出贡献的20家单位集体、10名县内人才和10名柔性引进人才,为第三批21名高层次人才颁发奖励资金42万元,为59名高层次人才颁发“巫峡英才”卡。

同时,为进一步厚植人才发展土壤,该县先后印发《乡村人才培育“五万计划”实施方案重点重点任务分解》《农村星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办法》《巫山县企业点单人才强企实施方案》,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高学历人才等人才信息库,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注重人才的实践锻炼和岗位使用,确保人才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真正实现人才与县域“双方奔赴”,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