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家门口”就业笑开颜。(资料图)
村民将柑橘打包装箱。(资料图)
万州手机台讯 (记者 夏荣伟 文/图)“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得不错,我常年在产业基地做一些管护、采收工作,收入不错,非常满意。”近日,说起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事,溪口乡玉竹村脱贫户袁和英满脸笑意。她说,自己的老公不幸遭遇事故,造成腿部伤残,不能挣钱养家了,好在村里发展了产业,给她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能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
就业是脱贫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区把脱贫人口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服务民生的首要任务,落实扶持政策,强化部门联动,拓宽增收渠道,全力以赴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做到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双翼齐飞,为稳定脱贫人口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5.1万脱贫务工人口全部实现就业。2023年,我区因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卓有成效获得市政府督查激励;2024年9月27日,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我区召开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会议。
发展产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带动务工的重要途径。 我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培育区域性强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让更多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创建就业帮扶车间作为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区出台《关于做好就业帮扶车间创建的通知》《万州区就业帮扶车间绩效考核评估方案》,累计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7个,吸纳大批脱贫人口就业。通过鲁渝(济万)协作共建的谭木匠就业帮扶基地,常年带动稳定就业近1000人,其中吸纳脱贫人口和城乡残疾人接近一半。
我区把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作为就业帮扶的兜底性举措,让公益“小岗位”助力托起就业“大民生”,按照“因需设岗、因岗定责、人岗相适”原则,在全市首创开发“防返贫监测帮扶信息员”公益性岗位,常年开发脱贫劳动力公益性岗位5600个以上。
此外,我区还通过以工代赈,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建立区级以工代赈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联动推广以工代赈项目,今年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2个,有效吸纳了一批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