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收割水稻。
记者 夏荣伟 文/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9月11日,全市农业农村委系统2024年第二季度“赛马比拼”榜单出炉,万州区综合排名第一。
这一亮眼成绩,是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成果,在“赛马比拼”中赛出了成效、赛出了动力、赛出了综合竞争力,以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高分报表。
作为农业大区,我区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压器”,今年万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通过国家认定,新纳入重庆中药材产业集群、第一批国家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规模养殖类)创建名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全市唯一国家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名单。
产业丰茂、村庄优美、环境整洁……广袤山村活力奔涌,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乡村发展动力强劲。
管好“粮袋子”
坚决抓牢粮食生产
“‘龙两优粤禾丝苗’米粉稻每亩单产802.21公斤。”“‘旱优761’节水抗旱稻每亩单产629公斤。”前不久,由万州区农业农村委、三峡农科院和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专家组成的测产验收小组以及重庆市农委水稻专家,分别对今年我区首次种植的两种水稻进行了田间测产,结果令人欣喜。
栽种“龙两优粤禾丝苗”米粉稻的龙沙镇海螺村种粮大户张地埔说:“我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试种了300亩米粉稻,技术、销路等都不愁,这种水稻耐旱、抗倒伏,没想到产量也这么高。”
“今年开始,我们公司在龙沙镇、甘宁镇订单发展了米粉稻,效果很好,明年一定要大幅扩大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蒋科说,米粉稻采用套餐种植技术,合理密植增主穗、促控结合争大穗,壮蔸壮秆、增穗增粒,实现了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
万州是全市粮食主产区县之一,今年围绕“亩产论英雄”开展“赛马比拼”。水稻种植面积46.78万亩,继续实施部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以带动项目区周边大面积单产提升,促进全区水稻均衡增产。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新建水稻高产示范片3.02万亩,新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1万亩、推广“粮菜”“豆玉”“稻渔”等复合生产模式3.5万亩。全区夏粮(小麦、豌豆、胡豆、春马铃薯)收获面积33.89万亩、增0.38%,产量7.47万吨、增1.12%,上半年粮食播种面积全市第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恒合土家族乡石坪村作为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先行者,已发展高标准农田1000余亩,实行水稻、油菜等轮种,形成广泛的带动效应。充分整合利用土地、水池等集体资源,统一流转企业开发使用,提高土地流转收益,摘掉了无产业、无特色、无优势“三无”村帽子。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金钥匙,石坪村打开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天地,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重庆市鲁渝协作示范村、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今年,我区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让更多耕地成为丰收沃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耕”基。
鼓起“钱袋子”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我领了520元分红款,非常高兴!”在长岭镇安溪村今年的分红大会上,安溪1组村民李栋良签字领钱后满脸笑容,兴奋地算起了一年的收益:流转部分土地一年租金有近2000元,剩下的土地跟着合作社种苹果梨和桃子,一年收益2万多元,家里又开了农家乐,一年收入有10万元……
安溪村党总支书记陈献齐说,这是村集体经济收益第二次对全体股东分红。村里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利用“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有力撬动了村集体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不仅可以继续投资扩大生产,发展村级社会事业,还能为全体股东分红,促进村民增收。
在白羊镇大弯村,果农杨克兵干劲十足:“今年柠檬销售有公司托底回收,价格达3元/公斤,除去柠檬种植成本1.2元/公斤,净利润达1.8元/公斤,按平均每亩产出1000公斤算,收入也很还不错。”
杨克兵口中的公司,是由全镇1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成立的两个镇级“强村公司”——重庆市万州区白羊柠乡强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重庆市万州区白羊柠兴合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今年,两家公司与镇内现有销售龙头企业合股联营,以不低于2.2元/公斤的保底价,对青柠檬进行统一收购,预计今年可购销青柠檬1.3万吨,直接增加村集体收益100万元以上,带动果农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今年,我区以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计划试点示范建成2个区级强村公司、4个镇级强村公司,力争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0%以上,经营性收入百万级村集体占比超过30%。截至目前,全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的村达到95%。
我区健全完善增收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鼓起“钱袋子”。
产业联农促增收,围绕提产量、提质量、提价格、降成本下功夫,今年上半年培育引进市场主体新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8500亩、订单蔬菜1000亩、订单中药材2000亩,保底价收购柑橘315万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稻鱼”“稻油”等复合生产模式3.5万亩。以粮油、经果林为重点,启动实施社会化服务15万亩。
就业帮扶促增收,深入打造“万州烤鱼师傅”“巴渝大嫂”劳务品牌,综合运用技能培训、劳务协作输出、帮扶车间和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公益岗位安置等措施拓宽就业渠道,累计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4家,吸纳脱贫人口就业51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629个,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5万人以上。
政策扶持促增收,今年上半年落实脱贫户到户产业奖补283万元、惠及脱贫户1776户;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265万元、惠及农户18.2万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6.16万元、惠及农户3328户。
建起“美村子”
乡村建设亮点纷呈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开展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是我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远看甘宁镇楠桥村,只见白墙黑瓦的民居被苍翠的橘树林环抱,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近一看,地面平坦干净,庭院整洁有序,一幅幅彩色墙绘与传统朴素的农家房屋相互映衬,古树别院标志性的黄葛树高大茂盛,村庄显得宁静祥和。
为扮靓人居环境,楠桥村结合“院落主题日”,每月定期就全村重大事项进行商讨,制订定时定期院落保洁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各家各户主动参与院落保洁。全覆盖推广村民积分制管理,合理制定积分管理细化标准和积分兑换规则,将人居环境整治等事项纳入其中,村民们积极做好清洁卫生,还积极参与村里环境整治,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乡村面貌一新,通过了我区第二季度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区级初评。
今年,经镇乡街道自愿申报、区级初评,我区优选了1个镇和13个村居申报创建市级示范镇村;认定分水镇枣园社区钟溪河院落等48个院落为第二季度区级巴渝和美院落;认定分水镇黄泥社区等87个村(社区)为第二季度区级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甘宁镇楠桥村等25个村(社区)通过第二季度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区级初评。
当前,我区正在加快推进市级示范村创建,指导孙家镇兰草村、白羊镇太和村、长滩镇茶坪村、九池街道桐花村、太安镇凤凰社区5个村加快项目建设。指导长岭镇安溪村、甘宁镇永胜村、大周镇五土村、武陵镇下中村、龙沙镇海螺村、新乡镇万顺村、溪口乡玉竹村、瀼渡镇高村村等8个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体现创建特色,总结经验做法,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大力实施巴渝和美乡村创建行动,我区乡村建设亮点纷呈。
和美乡村迭代升级,实施百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强村”工程,制定《万州区巴渝和美乡村创建实施方案(试行)》,已建成3个市级示范村,25个示范村通过区级初评,48个和美院落、87个达标村通过区级认定。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新开展189户“首厕过关共建共评制”示范建设,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04%,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8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1.8%。
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设绿色防控示范片8000亩、统防统治示范片2万亩,实行“5+2”举措,分类处置养殖污染问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农旅融合深度拓展,新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报送2024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四季精品景点线路共5条,推介2024年夏季农耕文化体验精品路线和研学精品路线各1条。
实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引领带动全区乡村面貌整体提升,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发展,共同推动“百村共赛、千院共美、全区共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