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旧习俗”变“新风尚”

发布日期:2024-09-05 09:58

记者 应凤林 吴狄 黄建桦 杨琦钜 文/图

9月1日,莽莽青山,绿浪翻滚。

海拔1600米的七曜村以“生态凉”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休闲纳凉。

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中,文明的种子也“种”进了人们的心田。

七曜村以发展高山旅游为契机,掀起“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热潮,社会风气向善向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扑面而来,装点着青山绿水,浸润着群众心田,为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七曜凝聚了强大向心力。

院坝会上吹新风

9月1日下午,七曜村烤烟房边的院坝又热闹起来了:20多名村民代表、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等围坐成一大圈,进行一场以“移风易俗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的院坝会。

现场打成一片,一言接一语,将七曜村上下发展的“堵点”和振兴的“亮点”娓娓道出——

“咱们村这两年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更要把乡村面貌整治好,让村里更美、把游客留住。”作为这场院坝会的主持人,村党支部书记卿先胜抛出了和美乡村建设的话题。

“我来说说!”驻村第一书记柳景心第一个接下话茬:“第一是,我来驻村的一年多时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七曜人非常勤奋。就拿我们走访村民来说,如果白天到村民家去根本没人,人都在基地里、农家乐务工去了。要见大家一面,只有在基地或者是晚上去家里。第二是,通过自己的勤劳,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现在路更宽、环境更好了,游客都夸这里干净整洁又宜居,但是我发现我们村的农家乐少了,像这样热的天根本不够住。”

话音落下,村民和村干部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提出“可以扩大现有农家乐的规模”,有的提出,“希望村里引导在外的能人回乡开办新的农家乐。”……

像这样,这场院坝会依次将“整治无事酒”“怎么扩大农产品销售”等村民“关心事”和“如何继续推进高山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等乡村“关键事”逐一理清理顺,蹦出不少创新发展的“金点子”。

院坝变讲台,村事变家事,唠的是“微民生”,议的是“大棋局”。七曜村“院坝协商”由来已久,规模从十来人到三四十人,形式从院坝会到田坎会……进步的不仅是群众参与的热情,更是乡村发展的动力。

如今,小院坝里“商”出的一件件共识已然在乡村的新面貌里获得了印证——

发展以风能为核心,烟叶、蜂蜜为主导的绿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9万元。

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村民们接受了“厚养薄丧”、婚礼简办的观念,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还让整个村子的卫生情况、精神面貌等有了很大提升。

协商制定了环境卫生评比制度,打造“积分超市”激发群众美化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形成了“整洁新民居、花果满七曜”的美丽农家景象。

……

“和大家坐在一起唠家常、谈村务、话未来,我们干事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听完这场院坝会备受鼓舞,村民唐达江正琢磨如何将自家农家乐办得更好。

大事小事商量办,干群齐心聚合力。今天的七曜村,景美、业兴、人和、民富、奔头足,处处呈现着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

示范引领淳民风

连晴高温,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段时间,七曜村一组组长洪云理经常都会带领村民维护饮用水池,巡查输水管网,保障村民的生活用水。

隐藏于密林间的输水管网全长3公里,连接饮水池和一组137户村民家。

这条三公里长的管网途经的路线,对于洪云理来说,再熟悉不过。安装的时候,他在前面带头探路;安装完成,他又义务当起了管水员。

由于村民居住分散,供水管网距离长等原因,水管爆管和渗漏等问题频发。而每次遇到这些问题,村民的第一反应就是给洪云理打电话。

放下电话,洪云理立马沿线排查,解决村民的难题。管网所经过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沟谷密集、谷狭坡陡,对于身材矮小、高度近视的洪云理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只能凭着感觉和微弱的光,手脚并用沿着管道一点点寻找问题。

他把自己抛到脑后,把群众装在心中。一组137户402人,他能记住90%村民的电话号码。他说,“七曜村原来是个贫穷的山区,我深知农民的苦日子。如今,公路通了、自来水有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想尽我的力量和责任,一直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事。”

在七曜村一组,洪云理早已经成了大家的主心骨。身为乡贤的他,把群众安危冷暖系心上,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赢得了全组党员群众的高度认可。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七曜村注重示范引领,有力引导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让文明的因子活跃起来,文明的风气浓郁起来。

一位好人就是一根标杆。

在村里,还有一位受人尊重的乡村医生冯久宽,因七曜村辖区面积广,且海拔高、位置偏、群众居住分散,冯久宽经常骑摩托车上门,为村民们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卫生健康服务。

从金家村到七曜村,冯久宽已扎根大山深处四十多年,多年来,冯久宽走村入户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体检、慢性病随访等服务,将七曜村300多名患有慢性病乡亲的健康状况都装在心中。在他行医的40多年间,始终恪守“24小时上门服务”的医者承诺,先后骑坏了4辆摩托车,累计诊疗近5万人次。冯久宽也获评2024年上半年“万州好人”。

冯久宽说,“到七曜村已经十几年了,在这里和大家建立了感情,七曜村也离不开我。只要走得动,骑得动摩托车,就要为他们服务。”

党风民风良性互动,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自发成为文明的传递者。文明之花开遍七曜沃野,渲染着勤劳淳朴、风清气正的山乡本色。

建章立制扬清风

前不久,在七曜村,一幅乡风文明的动人图景跃然眼前。正午之时,文明理事堂宾主言欢,一场“瘦身”喜酒“理”出新风尚;夜幕降临,广场歌声飞扬,村民结伴跳起广场舞。

“乡风文明行动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卿先胜回忆,以前,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忙完农活后无所事事,就围在桌上打麻将。

后来,村里积极发展产业,在政府倡导下,村里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等组建民情理事会,把禁止赌博、婚丧嫁娶、公益事业、纠纷调解、群众诉求、产业发展等列入议事范围,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乡风文明建设只有建章立制,才能在久久为功中激浊扬清。一系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让文明落地生根,融进干部群众骨子里,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在七曜村积分超市里,肥皂、纸巾、食用油等商品琳琅满目。和其他超市不同,每件物品下方都有一个“明码标分”的标签。

“超市里的物品不使用现金购买,凭借我们登记的积分就可以兑换,大家选好东西就可以来我这里登记。”村干部卿先富大声吆喝道。

王艳是村里的“积分大户”,正在村干部引导下,认真选购商品。

“这个季度,我家得了100多积分,这次打算兑换一桶油。有了积分激励,我们都比着干、争着干。”王艳乐呵地说道。

“那可不是,每个月村里都要开一次院坝会,只要有空我都会去参加,还有积分呢。”一旁的村民接过话茬。

为建设和美乡村,七曜村对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30余项文明风尚行为纳入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细则,群众只要参与这些事务,便会逐项给予积分奖励,村民们凭积分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群众唱主角,与文明“相约”,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真切体会到乡风文明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声声号角,在七曜大地上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