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用好地名服务“点睛笔” 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4-09-02 10:38

“天生城”文旅街区已成网红打卡地。

记者 陈敏 文/图

夯实地名“命名”基础、擦亮地名美誉度、厚植地名文化内核……自去年以来,万州创新“政社联动”服务模式,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有效满足数字乡村建设和群众多样化需求,推动地名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夯实“命名”基础,织密“地名网”。抓实地名文化融入万州高质量发展,将乡村地名建设纳入美丽乡村总体行动,创建三级工作机制推动地名文化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的有效衔接。建立“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命名前置服务”等机制,规范专行业地名170个,设置地名标识320块,杜绝地名“大洋怪重”。围绕命名、设标、信息化、地名赋能等板块编制“社会·畅享地名”应用“三张清单”,健全地名“全生命”周期管理。

创新“用名”方式,擦亮“美誉度”。区、乡、村三级联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培育村级“老带青”地名服务小组,服务乡乡到、镇镇落、村村采,居民点、农家乐、采摘园、养殖点等精准采集入库。创新“百度地图三步、高德地图管家五步”实操上图法,广泛采集乡村地名数据8133条,纳入国家地名信息库4887条,上传乡村地名、文旅景点美图1.3万张。复活“民主路”等84条历史地名,深入挖掘蜀楚、巴渝文化,推动地名文化多元植入文旅餐饮场景,打造“天生城”文旅街区、“红花地”美食文化街等网红地。

丰富“扬名”内涵,筑牢地名“文化魂”。“跨界”培育万达开云乡村地名服务“土专家、田秀才”,深入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寻访,实施“地名文化润童心”工程,让乡村地名“有看头、有说道、有讲究”。推进乡村地名文化挖掘,拍摄古镇、古村、古堡系列视频26条。镇乡轮流坐庄举办地名文化“周周乐”,打造特色村落16个,分类推进区、乡、村三级乡村地名博物馆、乡情馆、村史馆建设。拍摄“我姓万”等地名视频,开发地图画册、音像制品、旅游纪念品等特色地名优品,培育地名文化产业,打造“三峡之眼”“天生城大遗址”等地名文化保护生态圈。

塑造“著名”品牌,唱好“地方戏”。设置标牌1800块,健全乡村地名服务引导体系。打造“畅游三峡·万州出发”地名文旅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728万人次。发挥地名标识功能,塑造“太龙古红桔”“罗田大米”等农产品牌17个。直播地名优品118场,助力销售1.3亿元,打通农产助销“最后一米”。率先实施“渝川”线万州开江段省界精准试点,完成“川渝一家亲”省界地名文化标识和78块镇牌设置,川渝鄂三省市、万达开云石利6区县市9次举办“边界共建共治共叙”活动,形成界线管理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的新局面。

下一步,我区将积极探索地名赋能乡村振兴的“万州”路径,力争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级地名服务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