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成敏
最近一段时间,万州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了一个个“新面孔”。他们是今年“县聘乡用”的医生,带着“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的任务,来到服务基层患者的最前沿。
“县聘乡用”是我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万州聚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靠近老百姓,突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完善以区级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村30分钟、城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服务“沉下去” 技术水平“提起来”
7月31日,走进高笋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中医科、针灸康复科、检验科、心电彩超室、放射科、住院部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分工明确,人们往来就医诊疗,井然有序。
“吸气的时候肚子鼓起来,呼气的时候肚子缩回去,每天上午、下午各二十次,长期坚持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在住院部,正在查房的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下沉到基层的医生焦燕,作为一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她一边指导患者做宣肺肃降呼吸操,一边询问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患者病情从诊疗思路、治疗手段、康复调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调整。
据介绍,该患者有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病20多年,来就诊时手指血氧只有70%,伴有口唇发淡、下肢肿胀、呼吸音减低不能躺平等症状,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收入院治疗。
“紧急收入院后,下达了一级病危通知书,通过吸氧、抗感染、平喘、间断利尿以及呼吸康复等手段进行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已经平稳,观察几天便可出院。”焦燕说。
得知几天后就可以出院,患者晏永贵松了一口气。“我这慢阻肺是老毛病了,一感冒着凉就容易反复。”晏永贵说,现在有三甲医院的医生坐诊,有病在家门口就能看,省得去大医院了。
“在以前,像这样慢性阻塞性肺病危重期的病人我们在收治的时候心里难免有些打鼓,但焦医生下沉到我们医院后,收治起来更有底气了,现在医院收治的病种有明显增加。”高笋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靖说,下沉到基层的医生充实了院内医务人员的力量,让辖区居民在基层医院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同时,通过院内会诊、人员带教、业务指导等方式,也让院内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下沉到基层医院,主要是开展临床教学查房、门诊接诊、疑难病例讨论、操作示教、业务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助力基层医院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提升。”焦燕说。
体系更完善 群众就医有保障
“病人不跑,专家跑。”依托“县聘乡用”制度,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近年来,我区按照“基层所需、骨干优先”原则,打破医共体界限,186名“县聘乡用”人员下沉基层,助力基层新增特色科室11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32项,带教手术3600余台,门诊量7万人次,市级科研项目立项2个,让下沉人员身在基层、心在基层、作用发挥在基层。
同时,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建成1个医疗集团和4个医共体,覆盖全区38个乡镇卫生院和1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心血管内科、脑卒中、医学影像、妇幼健康、眼科等13个专科联盟,推动12个基层医疗机构加快培育14个基层特色专科,通过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共为、责任共担,有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此外,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综合服务人口、地理条件、发展情况等,对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行分类管理,划分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类、二类、三类乡镇卫生院等4种类型,分类梯次发展,已创建甲级9家、乙级及以上39家。推动实力较强的分水、龙沙、龙驹3家中心卫生院建设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全面托管龙驹镇中心卫生院成功试点基础上,探索“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小弱卫生院”发展模式,启动龙沙镇中心卫生院托管瀼渡镇卫生院试点,逐步提升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聚焦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发展方向,推动双河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医院,强化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优化重组477个家庭医生团队,吸纳2317名医护人员及党员干部,打造“千名家医进万家”党建品牌,实现5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卫、医疗、家医签约服务全融合,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