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金融活水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2024-07-26 09:45

重庆乐仁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线束生产车间。

记者 解书睿 文/图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万州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不断破障前行,激发内生动力,书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转型金融试点改革的探索创新,引导金融活水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就是万州极具标志性的首创性改革范例。

推动转型金融精准“滴灌”企业

“有了转型金融的支持,我们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大步伐。”近日,谈起企业低碳转型,重庆渝建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脸笃定。

渝建物流是一家从事长江水路货物运输的航运企业,现有货运船舶15艘,总运力15.65万吨。其中,2艘是油气电混合动力的绿色智能新能源船舶,为长江三峡船闸唯一实现纯电推进安全过闸的散货运输船舶。该船舶航行至三峡船闸等关键水域时,采用全电力推进,较传统的柴油动力船舶能耗降低30%,硫氧化物排放降低98%,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0%,颗粒物排放降低80%,尤其是在过闸或靠港时可使用锂电池组电推动力系统,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环保优势突出。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建造了LNG混合动力散货运输船舶3艘,新能源船舶运力占公司总运力的33%,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

喜人的局面背后,是转型金融的精准“滴灌”。

去年以来,万州创新推进转型金融试点工作,助力经济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并结合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实际,以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在全国率先制定船舶运输行业转型标准,实现转型金融在第三产业的突破。

作为注册地在万州的市级地方法人银行,重庆三峡银行积极支持万州转型金融的改革创新,在转型金融业务上先行先试、积极作为,先后落地转型金融贷款近3亿元,其中为渝建物流等船舶企业发放转型金融贷款6800万元,并通过碳挂钩产品为企业降低利率,实现碳减排2万余吨,有力支持了万州碳密集行业企业转型需要。

根据改革需求,目前万州正不断丰富转型金融的内涵和边界,积极探索出台更多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发掘多样化的转型场景,研究制定“宽松版本”的转型金融标准,丰富转型金融产品供给,以更大力度引导金融活水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破解低碳转型发展融资难题

万州缘何在推进转型金融试点改革上勇当探路先锋?答案是:责任与担当。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肩负着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义无反顾。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万州传统产业占比高,导致部分企业不属于绿色金融支持范畴,这种情况下,不仅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缺乏金融支持,而且面临缺乏转型金融标准、平台和路径等困难。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万州充分发挥作为主城区外唯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的优势条件,全面深化转型金融试点改革,有效破解了企业低碳转型发展融资难题。

“自2023年开始,万州以敢吃螃蟹的开创精神,聚焦转型金融试点工作,专班运作、改革求变,以构建标准、信息披露、金融工具、激励机制、公正转型等‘五大支柱’为抓手,率先在全市探索出转型金融发展万州模式,首创转型金融万州标准、建立转型金融数字平台、出台转型金融激励政策,引导金融活水支持全区产业绿色转型,探索出了具有万州辨识度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随着转型金融试点工作持续深化推进,万州获得多项全国全市首创成果——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转型金融标准,首批支持目录涵盖煤电、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农业、船舶运输等6大领域。建立全国首个船舶运输业转型金融改革地方标准,弥补了国内尚无服务业转型标准的空白。创新全市首个转型金融数字平台、首个转型金融项目库、首批转型金融信贷产品、首批转型金融激励政策、首个公正转型案例。

推动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市分行、兴业银行总行等4家金融机构创新“碳挂钩信贷产品”,根据企业转型计划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将企业转型进展与授信额度、贷款利率直接挂钩,为8家企业的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发放碳挂钩贷款4.13亿元、节约利息成本260万元。

不断扩大转型金融试点的规模与质效,探索向经果林、食品加工、汽车行业等领域拓展,迭代升级转型金融支持目录,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转型融资,持续提升“企业碳账户”平台企业注册量。

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万州开展转型金融试点工作以来,纳入转型金融项目库企业已达81家,出具碳核查报告45份,识别符合转型标准企业21家。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转型金融贷款77笔、贷款金额30.3亿元。经测算,2023年入库企业合计减碳138.75万吨。

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万州将转型金融创新性地运用于传统高碳、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实现了产品创设到落地的金融支持闭环,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其低碳转型融资难题,对各地经济转型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