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

发布日期:2024-06-28 09:20

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 应凤林 夏荣伟 陈星 文/图

区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耕地保护红线、防返贫底线,稳稳守好“三农”基本盘。坚持“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迭代实施“四千行动”,建设具有辨识度的巴渝和美乡村。

当前,万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时下的万州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在武陵镇红谷社区1组的一片耕地上,成片的玉米苗长势喜人,村民们趁着天气晴好,忙着清除田间杂草。

去年,这块地还杂草丛生,无法耕种。今年4月初,这块地纳入武陵镇耕地恢复任务清单,并采取“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方式,对杂草地等非耕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原本杂草丛生、无法耕种的土地,摇身变成了种满玉米的“希望地”。

武陵镇红谷社区的耕地恢复场景只是我区今年大力推动耕地恢复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推进耕地恢复、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重点,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为支撑,在守住耕地的同时,保质保量增耕地,全力防控守红线。

去年,我区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22.8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稳定在86.9万亩以上,耕地恢复补足完成3.38万亩和存量“非粮化”整改完成6.74万亩,均圆满完成了市级下达的任务。今年,我区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计划恢复耕地2903亩,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六届五次全会各项部署,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耕地保护红线,稳稳守好‘三农’基本盘,圆满完成今年的耕地恢复任务,助力万州在重庆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上打头阵、当先锋。”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邓礼勇说。

具体而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将数质并重实施耕地恢复补足,借力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部门的相关涉农项目,统筹实施,坚持数质并重,保质保量推进耕地恢复补足工作。

落实落细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对重大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踏勘论证其占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尽量避让和少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将土地综合整治、耕地恢复等新增优质耕地划入储备区,做好国家红线管理办法出台后的储备动态调整。

强化落实耕地保护保障措施。完善耕地保护应用建设,不断完善“1+7+N”“一张图”数字管理平台,动态更新数据库,提升汇入图层数据质量,优化前端技术和终端设备操作流程,完善耕地保护数字信息功能。继续做好耕地保护资金保障,及时兑现镇乡街道恢复补足相关工作费用。

用活“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巴渝和美乡村

“无事酒就是除婚丧嫁娶外的所有酒席,没事找事办席收取份子钱,加重亲戚朋友、邻里乡亲的负担,败坏社会风气,我们坚决禁止操办……”6月20日,甘宁镇楠桥村古树别院议事台,一场“院落主题日”活动有序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权,给大家宣讲拒绝无事酒、移风易俗倡新风,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对禁办无事酒表示大力支持。

这是楠桥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内在铸魂外在塑形,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日常活动之一。

丁权介绍,楠桥村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助推“四治齐飞”,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变化可喜,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扮靓了乡村的“面子”。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家教、传统文化进乡村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做实了乡村的“里子”,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殊誉。

“接下来,我们村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以‘院落主题日’‘黄葛树之声’‘党的政策我来讲’等为载体,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丁权说。

白羊镇清潭村柠檬基地,绿意葱茏的树林中挂满果实,大的已有鸡蛋大小。树林上空,无人机来回穿梭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白色的雾化药液均匀地洒在树叶上。

这是白羊镇柠檬产业无人机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的一幕,由专业植保公司对全镇柠檬病虫害进行统一防治,降低病虫危害,提高果品质量,提升种植效益。

清潭村党支部书记魏光明介绍,全村发展有柠檬2000亩,产值400多万元。现在通过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品质更有保障,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白羊镇是我区柠檬产业大镇,素有“重庆柠檬之乡”的美誉,柠檬种植面积约3.4万亩,对帮助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区坚持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终极目标,立足建设全市农业强区的目标定位,构建“7+5”现代化农业体系,明确“12531”“三农”工作思路,全区乡村振兴呈现进程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与和美乡村赛马比拼,逐步实现“百村共赛、千院共美、全区共兴”的乡村全面振兴生动局面;迭代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三峡柑橘、麦制品、中药材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效;持续推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扩面推广社会化服务、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等联农带农机制,大力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释放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陈维杨从没想过如今日子会过得这么舒坦,“家门口就能务工,党的政策好,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

陈维杨所在的安溪村,位于万州区长岭镇,距城区13公里,曾经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支柱产业,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2014年还被贴上了市级贫困村的标签。

安溪村立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围绕人、地、钱三类要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安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从2015年的0元到现在突破100万元,昔日的市级贫困村“蝶变”为宜居、宜游、宜业的“安逸村”。

近年来,万州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标靶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形成“人地钱挂钩”新模式。在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中进一步推动高水平村级规划管理、激活农村建设用地、农业“标准地”建设、强村公司建设、农业数字赋能等工作,促进全域国土空间优化布局和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创新走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多赢路子。

2023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达到100%,突破百万元的村达130个。

这些美丽乡村如同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着新的希望。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六届五次全会各项部署,把美好蓝图绘就在万州大地,坚决守住政策底线,坚持农村土地政策,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制止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项目;严格防范风险,重点防范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腐败风险,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严格股权管理,切实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区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易良湘表示。

今年,万州区计划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数字化工作;持续开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指导监管工作,计划2024年全区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100%;运用好大数据监督管理平台,持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扎实抓好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探索组建发展“强村公司”,拟采取“5+X”发展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投资、参股等市场化方式,以村村联合、村企联合等模式设立合作社、公司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