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

发布日期:2024-06-27 09:37


现代化数字大棚。

记者 应凤林 文/图

日前,富慧养-智慧养殖项目在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落地。

有了该平台,养殖户可智能获取鸡舍情况以及每只鸡的体温、体重、行走步数等数据,从而快速发现病死情况,同时通过平台一键销售,开启“云订单”养殖模式,实现轻轻松松养鸡。

富慧养-智慧养殖项目是万州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数字引擎”激发了乡村活力。近年来,万州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特点,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清水秀美丽乡村,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装上“数字大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力。

提升数字基础

“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实时看到生态养猪场内的画面,及时了解全国生猪市场行情。”位于甘宁镇的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万州山地高效型农业发展装上了“智慧大脑”,插上了“科技翅膀”。

投资1.3亿元的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入驻了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三峡柑橘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科研平台,引进李德发、印遇龙、李保明、陈善春等一批院士专家,领衔开展绿色发展关键技术“揭榜攻关”。

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作用,总结形成母猪高效繁育关键技术规程、柑橘害螨绿色治理关键技术、生猪粪尿全量收集堆肥发酵技术、规模猪场饮用余水收集利用技术等系列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稳产高产奠定基础。其中,应用生猪养殖场粪尿全量收集发酵技术可为企业每年节本增效3000万元以上,施用有机肥推动经果林商品化率和优质果率提升10%以上。

不仅如此,万州正以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为契机,全力打造全域数字乡村平台,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流通不通畅、商品化率低、监管难度大、信息不对称、服务不精准等主要痛点。

万州区全域数字乡村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2+2+6”,即“1个农业经济数智大脑”,包括农业数据资源管理、农业一张图、物联网及视频监控统一管理、统一门户等;“2类核心应用”,建设产业服务、产业监管两类核心应用,其中产业服务包括政策信息、农技服务、供需对接、乡村农旅、金融服务等,产业监管包括区域品牌监管、惠农补贴数据核查、产业数据统计上报等;“2大产业链数字化”,实现柑橘、生猪两大产业链数字化,其中柑橘产业链数字化包括生产体系、交易体系数字化建设,生猪产业链数字化包括养殖场、屠宰、无害化处理、“保处”联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监管及生猪疫病预警等;“6个示范基地数字化改造”,选取5个200亩左右玫瑰香橙基地进行数字化改造,选取1个100亩左右的水稻基地进行无人农场改造。

全域数字乡村平台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启动,计划于2025年2月28日前完成系统试用、最终验收等工作。

激发乡村活力

有了基础设施支撑,近两年数字乡村项目在万州大地全面推进。

走进甘宁镇同鑫蔬菜大观园,一排排两米多高郁郁葱葱的藤蔓中,悬挂着一串串红色、黄色、紫色的番茄,犹如走进了“番茄森林”,让人大开眼界。

这是同鑫蔬菜大观园的数字化番茄工厂。这段时间,同鑫数字化番茄工厂里的番茄成熟了。一排排番茄藤上硕果累累,一串串果实圆润饱满,长相十分诱人。和传统种植不同,这里的番茄从育苗到结果,全周期都实现了数字化,做到每一个细节都可控,而且产量非常可观。

“我们这个番茄一年只种一次,一次收获相当于一年的收获。藤蔓最高可以长到20多米高,每年可以结40多轮果,番茄亩产可以达到2万公斤。”同鑫蔬菜大观园负责人卢静介绍。

数字化番茄工厂在运用物联网与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技术基础上,首次引入植物生长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植物生长全场景的数字化模拟,实现对植物生长全生命周期实时、双向的精准化动态管理,其科技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万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示范。

水稻智能化育秧也是万州近两年新开发的“智慧农业”新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终端控制程序,将水稻育秧过程的各种农艺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与控制,实现以暗化处理出苗全程参数标准化、规范化。

与传统的育秧方式不同,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机械化生产线播种,温室培育,水、光、温度都是自动控制,是一项新兴的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成本比传统育秧低20%以上,成秧率高达90%以上。

种粮大户张地埔感慨:“以前的大田育秧一般需要25~30天,现在通过机械化育秧加上暗室处理,只需要8~12天的时间,并且育的秧苗很整齐,成秧率非常高,工厂化育秧节省了很多劳动力。”

一大批数字乡村项目的实施,让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不断缩小,乡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万州正瞄准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提档升级、农业农村大数据深化应用、乡村治理等主攻方向,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在推动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与应用、提升农民群众数字素养与技能、巩固拓展网络帮扶成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加速推进全区数字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