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34个“天眼”守护鱼儿“居家安全”

发布日期:2024-06-19 14:25

渔政执法人员在巡河。

晨曦初现,江面上氤氲萦绕着飘渺的水雾,长江边的万州在一片薄雾弥漫中渐渐苏醒。江岸上的人们有的忙着晨练,有的早早开启了一天的忙碌。

此时,万州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三大队队长邓飞已到达万州滨水生态公园外的渔政趸船上。他和队友们,像往常一样,准备对沿江水域进行巡查。

“相比于以前,我们现在的工作可是‘轻松了不少’。”邓飞说。这份轻松,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的实施。“长江保护法”实施三年来,万州创新执法模式,构建“人防+技防”的渔政监管体系,长江万州段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人们对长江生态保护的意识也日益成熟。

执法“底气更足”

持续强化执法监管力度

“毫无疑问,长江保护法让我们基层执法人员保护长江的底气更足了!”邓飞说。

2022年4月10日,万州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依据长江保护法,处理了一起向长江开放水域投放非本地物种的案件。

“接到市民举报,有人在长江干流万州区一水域投放泥鳅,等我们赶到时,现场还剩8箱未投放。”邓飞告诉记者,当事人在向长江投放16箱泥鳅后,被执法人员发现并制止。

经专家认定,当事人投放的泥鳅系水产养殖的选育品种,俗称“台湾泥鳅”,无自然分布区域,不属于本地物种资源。

“向长江投放非本地物种种质资源,会对长江水域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长江保护法中,对此类事件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第三款“禁止在长江开放水域养殖、投放外来物种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种种质资源”之规定,当事人构成“向长江开放水域投放非本地物种种质资源”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并监督当事人增殖放流5000元的肉食性规格水产苗种来降低“台湾泥鳅”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是万州持续强化执法监管的一个缩影。3年来,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查、暗访暗查,持续保持对禁捕水域、涉渔市场、涉渔船舶整治的监管全覆盖;并与开州、云阳、忠县、石柱等区县开展跨界水域联合执法,查处跨区域非法捕捞行为,共同守护长江生态。

“相比以前,现在长江万州段的发案率大幅下降。如今的万州,江水更清、岸线更美,鱼儿也更多了。”邓飞说,有了这份底气,对未来更充满期待。

34个“渔政天眼”

24小时守护渔业生态

6月1日凌晨1点,万州铁路桥下,两名男子来到江边正准备向长江扔竿垂钓。没想到,这一画面被安装在铁塔上的“渔政天眼”实时监控捕捉到。

随后,“渔政天眼”便通过AI预警处置系统发送至网格员简瀑的手机上,收到信息后执法队员和执法协助队员便立即赶往相应地点进行处理。

安装在铁塔上的“渔政天眼”正是万州智慧渔政系统。该建设项目自2021年底完工以来,现已在长江万州段安装了34个高清视频监控,每个摄像头可直接监测3公里左右江段,覆盖了长江干流水域上起长坪乡,下止黄柏乡全流域。

“我们现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大屏幕对全区的禁捕、违规垂钓、限钓水域实施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对发生在这些水域的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现象可以实施监控,为打击非法捕捞和违规垂钓提供及时、准确、有效、有利的法律证据。”万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员姜汉介绍,日常监管中通过运用AI预警处置系统,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该系统已累计推送有效预警信息809条,处置预警信息立案查处非法捕捞违规垂钓案件400余起,极大的提高了执法队员办案的效率。

万州禁捕水域岸线长、区域大,隐蔽点多,以往禁渔监管只能依靠群众举报及不定期人工巡查,调查取证困难。智慧渔政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人防”“技防”相结合,有力震慑了非法捕捞行为,监控区域内非法捕捞、违规垂钓等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大智慧渔政系统对执法单位的信息推送,加强部门执法联动,对违规垂钓、非法捕捞等行为实现精准打击;进一步加强禁捕退捕网格化管理和智慧渔政系统的融合,确保信息及时推送至网格员。

记者 应凤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