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快递 > 正文

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加速跑” ——万州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见闻

发布日期:2024-05-08 10:34

安澜谷景区碧波荡漾。

记者 陈星 文/图

初夏时节,万州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处处萌动着丰收的期盼与希冀——

大唐荔枝园,荔枝累累挂满枝头,安澜湖畔,游船穿梭碧波之上;七曜山上,游人如梭徜徉森林氧吧……一张广阔的美丽乡村画卷正次第铺开。

近年来,我区依托资源优势,把做大做强村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通过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千名导师帮千村”、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工作机制等,打造了一批“组织共建、产业共富、人才共兴、利益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2023年,我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达到100%,突破百万元的村达130个。

这些美丽乡村如同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着新的希望。

连日来,记者走进万州的田间地头,见证乡村大地上一个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故事。

党建领航找准发展“火车头”

“这是我第二次领钱了,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时代好,党的政策好,咱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1月10日,在长岭镇安溪村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领到分红金的村民周素秀一脸高兴地说道。

分红现场,村民们手持红彤彤的股权证书,满面笑容地签字、摁手印、领钱,村里2520名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册成员喜分32.7万元。

这是安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第二次面向全体“股民”分红。2021年,安溪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于2022年8月面向全村“股东”分红。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49万元,2520名村民的股金由每股100元涨为130元。

“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从‘有’到‘盈’,从‘盈’到分享给全体村民,除了要发展壮大产业外,关键还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一支敢闯敢拼的干部队伍。”回顾安溪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安溪村党总支书记陈献齐总结出经验。

曾经的安溪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为了破解这个局面,安溪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发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以支部领办、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等方式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瓶颈。

首先就是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安溪村持续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向下延伸覆盖,积极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项目、基地上,先后在桥家坳果蔬专业合作社、岸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个非公党支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效能。

其次,还得建强头雁队伍。安溪村通过提升一批、激励一批、调整一批、储备一批“四个一批”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拔思想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乡村能人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先后回引4名优秀本土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村专职干部平均年龄降至36岁,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80%。

有了坚强的党组织和头雁队伍,安溪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村两委班子谋定村里发展思路,决定立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陈献齐说,山地发展生态农业,水库则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两条腿走路,来壮大集体经济。

思路一清,说干就干。

安溪村借势推动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当先锋作示范,探索建设“党员示范果园”,由村里党员义务参与果园管护,果园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成功带动了其他群众积极参与种植和生产,果园面积扩大到1000亩,实现收益100多万元。

同时,原安溪村村支书带头发展20亩果园,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加入,激发了大家发展产业的热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此,重庆市林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朝富深有感触。

2016年,他在安溪村流转土地700多亩,打造安澜谷景区,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他打起了“退堂鼓”,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当时刚上任没多久的村支书张舰用几天时间就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段时间,只要一有空,张书记就来找我作工作。”黄朝富说。

同时,村里的党员干部,也化身宣传员、服务员,主动对接企业,带头破解难题。

大家的耐心和诚意,最终打动了黄朝富。就这样,安澜谷重新启动建设,并于2020年5月1日如期开业,为后续安溪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黄朝富看来,安澜谷景区能够打造成功,全靠各级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安澜谷景区自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超100万人次,经济收入超500万元。每年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20.8万元,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500余人。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安溪村农旅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先后引进重庆市龙头企业瀚辉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翠玉梨产业;带动本村能人陈小平回村,打造玻璃水滑、步步惊心、空中自行车等项目;引进河南企业平顶山长久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安澜谷景区内打造空中飞船、天空之镜等游玩项目;利用村集体自有资金投资在安澜谷核心区,建成4000平方米停车场和20个景区就业车间……

山地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轮驱动,激活了安溪村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曾经,安溪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只有2万余元,到现在则超过了200万元,为全体村民分享福利创造了条件。

财政资金做杠杆撬动“大发展”

“鲁班溪漂流已经走上正轨,村里还有200亩贵妃荔枝、100亩蜜柚、700亩玫瑰香橙……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50万元。”细数村里的产业,武陵镇下中村党支部书记陈树林兴奋地说道。

谁能想到,这个村子在2020年前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下中村位于武陵镇西北部,往日的下中村,无支柱产业、无增收渠道、无经济来源,全村人均纯收入仅4950元,贫困发生率达12.2%。

穷则思变。下中村如何“破局”?

面对没人、没钱、没项目的“三无”窘况,下中村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为抓手,凭借本地资源禀赋,借助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一步一步实现转型突围。

在2021年“两委”班子换届时,下中村便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从而架构起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下中村发展格局。

“别看下中村现在只有60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陈树林笑着说道。

换届之初,这些“精兵强将”在下中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抓住武陵镇被纳入“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核心区和万州区乡村振兴11个重要支点镇乡这一重大机遇,立足本村优势特色,全面梳理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了以山水禀赋为依托,以历史人文资源为载体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最终决定锚定文旅融合航向,在突出优势特色、拓展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

思路一清天地阔。

下中村瞄准村里的闲置土地,通过党组织牵头土地流转,积极探索转包、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流转模式,先后盘活2000余亩土地。

有了土地资源,加上下中村水源充足,于是大家萌生了开发水上娱乐项目的想法。

“鲁班溪溪流狭长且滩多水急,集瀑布、深潭、奇石、丛林等于一体,两岸悬崖对峙、奇峰耸立,自然景色令人震撼,于是我们将目光瞄向了漂流。”陈树林告诉记者,经过村民开会讨论后,村里决定集众力打造万州首个森林漂流项目——鲁班溪漂流。

发展路子定了,钱从何来?

2021年初,下中村迎来了政策的东风。根据中组部《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下中村党支部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成功争取到了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这一年5月,下中村正式获批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

“过去,由于‘无钱办事’,导致我们‘有心无力’,这笔中央财政资金的注入,让我们发展鲁班溪漂流看到了希望。”陈树林感慨地说道。

有了第一笔资金,下中村党员群众的信心得到了提振,大家一致决定“乘胜追击”,积极争取各类配套项目,成功申请项目资金490余万元。

“加上村集体的投入,‘鲁班溪’项目终于有了第一批次的启动资金,中央财政资金撬动起了540余万元的项目投资,项目终于从纸上蓝图走向线下施工。”陈树林感慨地说道。

钱有了,但如何用好这笔资金,以怎样的方式投入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在陈树林看来,财政投入要起到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

于是,武陵镇党委政府,下中村两委班子积极对接市场,多渠道筹措资金,撬动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投向村里。

最终,下中村与四川华蓥山天池峪漂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在武陵镇注册重庆市江湾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下中村签订15年承包运营合同,投入1000余万元全力推动鲁班溪漂流项目建设。

至此,中央财政资金撬动的项目资金达到了1540余万元,实现了小资金撬动大发展!

通过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鲁班溪漂流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去年6月,鲁班溪漂流景区正式营业,也就是这个月,万州—武陵镇沿江路全线贯通,万州城区至武陵路程缩短至54公里,鲁班溪漂流景区迈入“万州一小时经济圈”之内,借助交通区位优势,下中村游客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区内外游客来到下中村旅游。

“开业后,景区人气很旺,短短2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一万多游客前来打卡,创造了100余万元收益。”说到鲁班溪漂流营业时的场景,陈树林激动地说道。

有了核心旅游产品,下中村还不断延长漂流旅游产业链,将鲁班溪漂流景区与贵妃峡、茶马古道、国家3A景区大唐荔园等其他景区“串珠成链”。

如今,靠万州网红景区——鲁班溪漂流、新建成的3A级景区——大唐荔园,下中村的旅游不仅实现出新、出圈、出彩,还成功地点燃了全村的发展引擎。

2023年,下中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46.37万元,村集体经营收益超过37万元,村人均年收入超过2.25万元,真正实现了集体经济稳步提高、农民实实在在获益。

盘活资源走农旅融合之路

走进普子乡七曜村,一条条大道蜿蜒盘旋、纵横驰骋;一座座民居宽敞明亮、整齐划一;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屹立山顶、蔚为壮观……

看着眼前的画卷,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多年来,村民们空守着绿水青山,却难以靠山吃山。”说到七曜村的情况,七曜村党支部书记卿先胜道出了其中缘由:七曜村,距万州主城125公里,是最偏远的行政村,同时万州最高峰沙坪峰就在辖区,全村平均海拔超1500米,是万州最高的村。

眼前的困难没有吓倒勤劳智慧的七曜人。七曜村的地理条件虽然恶劣,但七曜村自然资源丰富,植被丰茂、空气清新、环境清幽,是生态康养的上佳之地,同时,紧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阳龙缸风景区、岐山草场、苏马荡。

“七曜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就得盘活这些资源,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卿先胜坚定地说道。

产业不强,致富无望。为了找准发展路子,七曜村村支“两委”和党员骨干就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多方学习、反复调研。

经过认真分析,七曜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把破题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上——利用高海拔气候和风电景观优势,大力发展高山避暑产业,走“民宿兴村”的绿色致富道路。

在村支“两委”的不断努力下,2020年,“云上风车”假日酒店正式落地七曜村,酒店海拔1600多米,是万州区海拔最高的酒店,周边拥有2000亩落叶松、牡丹花区、十里风电等特色产业资源,是观雪赏景、避暑休闲的绝佳“打卡地”。

如今,云上风车假日酒店每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夏季高峰期更是“一房难求”。

“酒店是我们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村集体收取租金。”卿先胜告诉记者,仅这个项目,每年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分红18.9万元,直接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

酒店发展起来,在带来人气商气的同时,也为七曜村发展“清凉经济”铺好了路子。

随着七曜村避暑休闲旅游不断升温,七曜村继续抢抓避暑市场热度,依托特色资源优势,不断打造休闲避暑新体验、新玩法、新场景,提升文旅消费吸引力。

2023年,七曜村引进企业,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100余万元,在“云上风车”假日酒店新建森林树屋10座,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8万元。

随着高山生态康养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周边农户也积极参与到农旅产业中来,参与农家乐、民宿经营,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但七曜人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在抓好避暑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七曜村又将目光转向了生态农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2022年,七曜村坚持集约化、专业化道路,利用独特的高山气候条件大念“山字经”,根据政策对白肋烟产业进行调整。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七曜烟叶产业经历阵痛,成功从白肋烟向烤烟转型。全村1000亩烤烟实现烟叶采收13万公斤,交易额突破400万元,贡献税收超60万元,百亩以上种植大户6家,直接带动就业1万余人次。

此外,七曜村还大力引导群众成立“七曜之约”蜜蜂专业合作社,并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发展网络销售,目前,全村蜜蜂养殖户多达120户,年产量0.6万余公斤,年产值180余万元。

在烟叶、蜂蜜等支柱产业的加持下,七曜村人均收入迅速突破万元大关,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2万元。

短短几年时间,七曜人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七曜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155.98万元,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小康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