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届三峡人才节渝东北“青年人才荟·创新论坛”。
渝东北大型人才招聘会。
大学生招聘会。
客商与人力资源企业交流。
人才公寓。
记者 陈星 王慧芳/文 侯本艳/图
核心提示
万州,不仅有人才的活力涌流,还有蓬勃的城市脉动。
近年来,万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区首位战略,统筹抓好人才成长培养、引进集聚、作用发挥、服务保障四大行动,着力推动“重庆一流、区域领先”的重要人才荟萃地建设,努力交出人才高分报表,为新时代新征程新万州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全区人才储备量41.1万人,“六支人才”队伍总数21.6万人。万州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数 说
截至目前,全区人才储备量41.1万人,“六支人才”队伍总数21.6万人。全区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57人,市级人才称号229人,区级人才称号322人。
引凤来栖 倾心盛情“邀人才”
今年5月12至15日,重庆首届三峡人才节在万州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和高层次人才齐聚平湖之畔,共谋三峡库区发展大计。
市、区两级协调联动、合力推进,会同渝东北11个区县,围绕会、展、赛、引设计举办9场活动,注重效果导向,加强双招双引,共签署人才项目50个、人才合作协议33起、引进高层次人才297名、签订就业协议3481人。
三峡人才节的盛大举办只是我区招才引才的一个缩影。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顶层谋划是关键。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起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分类制定《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暂行办法》《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引进优惠措施。
在筑高“塔尖”上,围绕当前急需和长远所需,在人力资源集聚的省、市依托驻外商会布局人才联络站,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引荐人才,对“塔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
在筑强“塔身”上,围绕三大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编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系统摸清人才家底,全面分析人才结构,谋划打造11支专门人才队伍,拟定全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听取各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在筑牢“塔基”上,加强各类人才引进,落实支持企业集聚优秀人才相关措施,编制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报告,深入开展“百名博士荟万州、千名硕士进万州、万名英才兴万州”人才招引活动,组织我区企事业单位赴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宁波、哈尔滨等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2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26人,博士研究生35人。
随着这些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八方人才纷纷齐聚平湖,为万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各尽其能 不拘一格“用人才”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病房里,从河南、浙江慕名而来的中线癌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医院率先在全国建立的中线癌专科门诊为这一罕见类型的肿瘤患者带去了新的希望。
再将目光望向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一台高高耸立的大型液压成型装置十分醒目,这套快速节能复合材料液压机装置是江东机械与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已成功进入国内成套热压成型设备生产企业第一梯队。
这一幕幕都是万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服务经济发展带来的“磁石效应”。
引进人才,更要用好人才。当前,万州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集中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使万州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支撑引领。
为此,万州积极构建人才作用发挥机制,着力打通人才供需方面的堵点和难点,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和人才“同频共振”。
在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上,万州成立了重庆市首个区县级博士联盟,现吸纳盟员249名,同步成立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5个服务团,打造渝东北高端智库。
在助力乡村振兴上,深化实施“双创”团队结对定点攻坚镇村行动,持续向镇街选派225名科技特派员,继续招募“三支一扶”40名,申报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地方优师专项师范生、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等各类培养计划用编47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3名,鼓励引导更多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在助力区域人才协同上,围绕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和“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深化区域人才协同发展,首次突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面向达州开州开展公务员公开遴选,开展万达开三地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联合招考,常态干部互派挂职,建立人事考试考官库共享机制等,累计选派专技人才213名交流学习,万达开人才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
厚植沃土 用心用情“留人才”
“当时来万州工作,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没想到,万州考虑到我的家庭住址,就近接纳了我的两个女儿,一个转入万州二中,一个就读太白幼儿园。”重庆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的采购部经理何顺杰来自河南新乡,谈起随迁子女入学之事,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只是万州厚植“沃土”聚人才的系列举措之一。
为让人才近悦远来,万州从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倾情关照,着力打造最优人才环境。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张程是医院自主培养的博士研究生,2016年,他考取了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医院不仅给予他一定的绩效补贴,还协助解决配偶的工作以及子女入学等问题。
“让我安心把精力放在学业上,毕业回院后给予我奖励金和科研启动资金,让我很感动。”张程说。
近年来,万州瞄准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围绕努力打造全市一流、区域领先的人才栖息地和创新策源地,持续推出了系列人才政策。
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上,常态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资金,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30条,落实今年100套人才公寓筹集任务,做好玉安人才公寓剩余房源装修升级,优化人才公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两轮配租,187名人才顺利入住。
在真招实策的服务上,开通人才办事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制定人才服务卡68项服务事项,做好人才看病就医、子女入学、家属随迁等各项保障服务。今年以来,协调落实18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我区公立中小学、幼儿园,帮助4名高层次人才配偶解决随迁调动。
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暖心举措,让来万人才感受到了满满诚意,爱才敬才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持续向好,“到万州去”正成为更多人的选择。